http://s6/bmiddle/4aba425bga1bde7503ea5&690
明代青州曾建有一处富丽堂皇的衡王府。清初王府被夷为平地。而今惟午朝门前的两座石坊还耸立在王府遗址上。石坊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初规定:“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子孙世世传藩屏室。”此制久传,青州衡王府就是衡王的府第。衡王,名佑楎,是明朝第八个皇帝朱见深的第七子。朱佑楎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册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即到青州府就藩。衡王命人仿照北京皇宫样子建造一座王府,只是规模稍小,青州人俗称“西皇城”。
衡王在青州传六世、七王。《明史》对其世系传袭情况有简略记述:朱佑楎,弘治十二年(1499年)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位,死后谥曰恭。恭王子厚燆承袭,嘉靖十九年(1540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在位,为庄王。庄王子载圭承袭,万历三年(1575年)至七年(1579年)在位,为康王。康王无子,其弟载封承袭,万历九年(1581年)至十四年(1586年)在位,为安王。安王子翊镬承袭,万历十七年(1589年)至二十年(1592年)在位,为定王。定王子常氵庶 承袭,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至天启七年(1627年)在位,为宪王。宪王子由木取 承袭。
以上七王,第一代衡王朱佑楎最有影响。他爱好读书,精于书法,喜吟诗词,亦善绘画。著有诗文若干卷,自题书名《岁寒斋稿》。他与名人雅士多有往来,名士雪蓑可以自由出入王府。衡王与海岱七子之一杨应奎也有深交。朱佑楎逝后,明世宗停朝三日。第二年(1539年)埋在青州西南的三阳山之阳,今称王坟者即衡恭王之墓,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世袭七王外,王府中之庶出子孙亦有分封,先后被封为平度、宁阳、昌乐、寿张、商河、玉田、新乐、高唐、齐东、邵陵、汉阳等十多王。其中,新乐王朱载玺,爱文学,善书法,建博文书院,曾撰写《洪武圣政颂》、《皇明政要》等书。高唐王朱厚火英 工隶篆,著有《事亲述见》12卷、《一弦琴谱》、《瑟谱》等书。另外,商河王朱载塨等亦善书法。
衡王府中,不仅世袭封王,子孙、嫔妃众多,而且根据明制,配置的官吏队伍也相当庞大。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衡王府中设长史司,左右长史各1人,其属典簿1人。司之下管辖若干所:审理所,正副审理各1人;典膳所,正副典膳各1人;奉祠所,正副奉祠各1人,典乐1人;典宝所,正副典宝各1人;纪善所,纪善2人;良医所,正副良医各1人;典仪所,正副典仪各1人;工正所,正副工正各1人。另有伴读4人,教授无定员,引礼3人,仓大使库大使正副各1人。王府还设有护卫:仪卫正1员,副2员;典仗6员;群牧镇抚2员;正千户1员;副千户2员;百户19员;旗手千户1员;百户2员等等。
据考,衡王的宫殿区主要在今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中。王府有四门,东为东华门,旧址在偶园街南段,东华门以东的偶园,就是衡王府的东花园。西为西华门,旧址在冠街南段,益都中心医院西南侧的卜家巷口。北为后宰门,旧址在朝阳街中段的辘轳把巷。最为显赫的是南门,名午朝门,旧址在益都卫生学校校门南侧。王府面积约1.3平方公里。另外,王府周围尚有很多附设建筑。如东营和西营,是王府驻兵的营房。西营在冠街以西,包括现在的皇城头街、二街、三街、四街,面积约有百余亩。东营在剪子巷,包括现在的北营街和南营街。在午朝门西侧今山东省益都卫生学校内,原有一组建筑,称祈年鉴,是当年衡王祭神的地方,每年定时祭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偶园街南段西侧,天主教堂院中有一井,名胭脂,据说是王府宫女、嫔妃梳洗打扮用水之井。在南阳河南岸、原淘米涧东侧有一高地,原建一楼名翡翠,是王府中公子王孙聚会观景、娱乐欢饮的地方。王府宫殿及附设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东西北三门只能辨其旧址,惟幸存两座石坊。石坊,是衡王府正门前的大牌坊,据考,为庄王在位时所建。衡王府以石坊为中轴线,向两边展开,左右对称,气势恢弘。石坊造型宏阔,刻工精细,堪称珍贵的历史遗物。两石坊坐北面南,皆为四柱三门式牌坊结构。每坊东西宽11.5米,南北进深2.72米,高7米余。两坊相距43.5米,建筑风格相同,尺寸一样,皆由28块巨石组成。底座高1.2米,分3层,底层高出地面20厘米,刻云头画边;中层内收10厘米,雕荷花、牡丹等花卉图案;上层与底层齐,镌狮子、麒麟图案,每块巨石上有狮子12只、麒麟2只,形态奇伟,惟妙惟肖。石柱方形,分立底座上,中间二柱各高5.82米;两侧二柱,各高3.95米。每柱南北两面各镶透雕麒麟一只,高1.95米,昂首蹲立,每坊8只。四柱上方各嵌巨石横匾,匾上浮雕均为二龙戏珠图。中门二横匾,上刻大字,南坊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剔地阳文,字形宽博,笔画流畅。这两座石牌坊的存在,可以使人们自然联想到当年王府昔日的辉煌。王府规模宏大,威势赫赫,坐镇青州近150年!清初寿光名士安致远在其《青社遗闻》中写衡王府:“青郡衡藩故宫,最为壮丽”。
岁月沧桑,历史无情,威势赫赫的衡王府随着明王朝的被推翻而消亡!清顺治元年(1644年),王府的最后一王朱由木取 降清。而后,王府两次被抄。第一次是在顺治三年(1646年)。《益都县图志•大事记》载:“夏五月,衡王世子与其宗鲁王、荆王谋反,皆伏诛。”清王朝以“谋反”之由首抄衡王府,府内资财多被抄走。第二次是在康熙初年。时为吏部侍郎的冯溥上书清帝,说衡府后裔不遵王法,扰乱地方,残害百姓。清帝下令,将衡王府彻底抄斩。“瓦砾成堆,禾黍苍然”,“奇花怪石,尽归侯门,画栋朱梁,半归禅刹”,一座浩大的王府,转眼间被夷为平地!王府东花园,皇帝赠给冯溥,成了冯家的私人花园,今称偶园。
衡王府中的那么多遗物多已无踪,只有几件尚有着落。
青州市博物馆门前的大型石狮。双狮高均为2.65米,雄狮左前掌踏地,右前掌踩石球,威武雄壮;雌狮左前掌踩石球,右前掌抚弄小狮脊背,造型生动。这对石狮的造型与气势,完全可与天安门前的那一对大石狮子媲美。
青州市博物馆院中的铁仙鹤。双鹤高均4.2米。仙鹤长颈高足,立于龟背之上。龟伏卧,四足着地,龟背饰八卦图案。仙鹤分五段浇铸,充分反映出明代青州手工业者的聪明才智。
青州市博物馆展厅中的二铜钟。两钟陈列于博物馆的第二展厅里。一为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商河王出资铸造。商河王虔信佛教,所以在钟上铸满坐佛。坐佛图案新颖,特色鲜明。一为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府最后一代封王朱由木取时铸造,这口钟上铸满道家之语。
另外,云门山上摩崖巨“寿”,为“嘉靖叁拾九年九月初九衡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云门山阴“万春洞”和洞内陈抟枕卷长眠石像也是周全令人开凿。还有偶园中四株明代桂树,博物馆中雪蓑的字画,都是有据可考的明代衡王府遗物。
http://s3/middle/4aba425bg769303c620f2&6901、南石坊
http://s13/middle/4aba425bga1be7f51b7dc&690
http://s2/middle/4aba425bga1be8631e731&690
3、石坊简介镌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