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尘世中的挣扎

(2020-10-10 17:52:15)
标签:

余秀华

王小波

尘世

分类: 随笔评谈

尘世中的挣扎

 尘世中的挣扎


尘世中的挣扎

1.

无意中看了一段女诗人余秀华的访谈。

又粗略看了一段著名作家王小波的访谈。

王小波英年早逝,余秀华仍在尘世挣扎。

心中不免生发出一些话,想说一说,我已经是好久不表达了。

两人在思想上、文学的造诣上差距极大,或许把两人相提并论很别扭,甚至很肤浅,但我对这两个人却都喜欢。

喜欢是一种真实的情感倾向,我感觉得到他们在尘世中的情感和思想,是一种真实,一种坦荡,一种自由,一种不造作、蓬勃且富有生机的自然力。

这种自然力,是我神往的,可惜我做不到。

尤其在这个尘世,多数人性被扭曲和纠结的尘世。

 

2.

我喜欢、尊重乃至敬仰王小波的深刻,但有些时候似乎更喜欢余秀华释放出来的那种近乎原生态的浓郁情感。

一个脑瘫女子,常人的理解,只要能生存下去有人娶她就刚刚好。可余秀华不仅仅以她独特的躯体,更是以她放肆灵动的诗歌,为自己博取到了一定的财富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这样,她才有了力量去主动掉放弃那本就没有爱的婚姻,也有了机会来凭借相互利用的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否则,她大概也只能摇摇坠坠地挣扎在不得不活着的尘埃中,永远不会走进大众的视野……

余秀华的学历并不高,在粗粝生活磨砺之中,她的表达和认知,却升华出非同一般的格调。这种格调是率真的,在表达情感上甚至是飞扬跋扈的,这大概也是她诗歌的魅力所在吧?

余秀华的成名,虽然有人认为是被推造出来的,确实也有这样的痕迹,但我却觉得她在情感上的宣泄,很真实。

尘世中,余秀华如同一朵野生的残缺的小花,开得倔强奔放,富有个性,常常给人们以心灵的撞击。我曾给予她评价说:“活得挣扎艰难,活得本真实在,活得有才情,其实,也只不过是在活着,挣扎纠结于这个低级文明的尘世……”

貌似我在同情她,其实,我一辈子也活不出余秀华后半生的潇洒和精彩来,尽管我身体比她正常,活动比她自如。

“没有谁在雨里,没有谁不在雨里。”

你看,余秀华确实比我看得透,看得开。

 

3.

余秀华被称为“脑瘫诗人”,“脑瘫”和“诗人”两个概念的结合,本身给人的感觉就很扭曲。

王小波的才情和他对世事的不谙,好像也是一对矛盾体。

不过,他们在别人看来,已经是“成功人士”了:余秀华有了鹊起的名声和不菲的金钱,王小波有着刻骨的爱情和文学的成就。

可惜,言谈间时不时地爆一下粗口的余秀华,却觉得一切没有意义,她甚至想到了“自杀”。她渴望爱情,甚至为此吐了血,然而,事实是什么都很难发生……

王小波追求的自由美好的精神境界,又有多少人能达到呢?

尘世仍在庸俗地运行下去……尤其在东方,社会的运行,竟然经常是在靠“权力、关系、利益和人情”在驱动,而且,千百年来,一直是这样,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却又无可奈何。

尘世中,人们做到彼此的尊重很难,做到“真”尤其难,似乎人们都在努力甚至竭力,来实现一些所谓理想和成功……

尘世中的挣扎

在王小波笔下,一只猪可以特立独行,而一个人却只能在尘世扭曲着挣扎。

而且,“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王小波的表达,至今仍在持续。

 

4.

在我看来,每一个人都在尘世中挣扎,余秀华是,王小波是,我是……你也是。

(不要说我咄咄逼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尘世中的一粒草芥。)

尘世中,余秀华挣扎得更加激烈,情感张扬而浓烈,这或许是草根的乖张;王小波挣扎得隐忍一些,思想向真且深刻,这大概是知识分子的涵养。

毕竟,余秀华是农村的一位残疾女子,王小波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出身当然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前程甚至一生,但有谁能逃脱掉这个尘世的羁绊?

不管你是自命不凡的高干,还是低眉顺眼的小打工仔。

现实中,底层人任凭怎么乖张,最终也难成大气候;知识分子的挣扎,却常常只能低眉顺眼地扭曲自己。

难能可贵的是,尘世中,余秀华和王小波都基本上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尤其是活出了自己的真实,这已经让人羡慕且赞佩了。

 

5.

看人类社会构建的每一部文学作品,其实都是某个尘世的片段,抑或是某个尘世的角落。

余秀华的诗歌是这样,王小波的小说更是这样。

海子的诗歌是这样,《红楼梦》是这样,《活着》也是这样,所有的都是这样。

我们这些草芥,其实更像《活着》里面的人,哪一个人不是在尘世中挣扎呢?有的开花,有的零落……

我公众号首发的文章,就是以前的一篇小小说《活着》,是以我本族一位叔叔为原型创作的。我没有傍余华的大腿的意思,我就是表达活着的意思,因为活着,所以活着。

尘世中的人,有多少不是因为活着,所以还活着呢?

因为活着,所以活着。

在尘世中,这其实是一种悲催的表达和状态,已经不问理想,难赋深情了。

人们在尘世中活着,在伟大的东方,很多很多人都活得扭曲。万千小人物,大概不仅仅是扭曲,应该是憋屈。

尘世中的挣扎

 

6.

所以,我一直执拗地以为,东方乃至人类的文明程度,让人活得不舒展,不自在,实在还是太过低下。

尘世中,尽管人们把“人”跟“天”和“地”并列在一起,称为“三才”。可我老觉得这种并列实在是太狂妄了,人岂能跟“天”和“地”并列?

当然,连我自己也狂妄。因为我一直想当然地以为,人类是很低级的,或许是一种高等智慧有意或无意的实验品。

高中时读的杂志《飞碟探索》中有一篇文章说,人类是外星“人”与地球上猩猩一类猿猴的杂交后代。当时的我就认为,这种说法蛮有意思,且可能很有道理。

文明程度极低的人类,如今都能够创造新物种。高等智慧还不能创造出人类来?人类是被所谓“上帝”或“女娲”造出来的,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可惜,尘世中,人们鲜有认识到自己狂妄的,尽管都很渺小,却几乎人人都觉得自己本事的不得了,凡事孜孜以求,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利用各种扭曲的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尤其东方社会,还有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貌似勇敢豪迈,殊不知,这正是狂妄自大的一种体现。当然,古典神话中,“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都表达了东方人类与天地之间的斗争精神,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可歌可泣而且可取,可“胜天”的想法就狂妄了。

东方的尘世,基本没有信仰,发展到今天,竟然是“权力”和“金钱”至上。这是让很多人觉得可悲的地方。可东方一直有人认为是有宗教的,那就是“儒教”。

不过,所谓的“儒教”,在王小波看来,其实根本不同于宗教。

我觉得也是,无论教义怎样,宗教在信仰起来的时候应该是纯洁的,可惜,我们生活中,哪有什么纯洁呢?当今被儒家浸染的世俗生活,实在是太压抑人性了。这或许是“佛”和“道”在东方大地盛行的原因吧。

可惜的是,有许多人有了“佛”“道”的外衣,却是为了更好地攫取利益。

东方的尘世,平等也极度缺乏,不惟有“官大一级压死人”这样的现实,生活中,一个贪污腐败的小官员可以肆无忌惮地欺压、贬损一个善良柔弱的小农民,一个卖假酒致富的土豪可以傲娇地鄙夷一名收入一般的小知识分子……

人类的文明程度很低,东方的文明程度,可惜啊,也很低,甚至是更低。科技在发展是事实,可文明总跟不上发展的节奏……

大概因为看透,王小波说:强忍悲痛,活在这个世上。”“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一切摧残,想通了这点,任何事情都能泰然处之。”

大概因为愤怒,余秀华说:“把这人世埋个严实。”

 

7.

尘世中,喧闹中,一个小人物在胡思乱想。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王小波凑过脸来,满是烟味,似乎有些嘲弄的意味儿。

我充满恶意地瞪着他,一句话也不说。

“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他朝我笑了,露出他白白的牙,然后笑意盎然地隐去。

我也笑了。

因为,我知道,我最多算一只井底之蛙。

我在仰起头来看天。

尽管会有天鹅拉下的粪便毫不客气地砸在头上甚至脸上,我还是时不时地仰起头来,看天……

 

                               8.

即便胡思乱想,也经常受到尘世中琐屑的干扰,写不下去了,也不想写了。

最后,我想说,余秀华大概没想到她会给人以释放,给人以力量。

王小波生前似乎也不知道自己能给一些人以慰藉,会成为有些人的导师。

只是一个小人物在这里硬生生地把他们相提并论,而这种相提并论甚至会让一些人很诧异,很愤怒。

不过,我要说的是,余秀华和王小波是我喜欢的两个人,我喜欢余秀华肆意甚至是放纵的表达,我更尊重王小波的坦荡和深刻,他们都给了我这样的慨叹:

尘世中,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不需要矫揉造作地挣扎一番,这已经是很好甚至是绝美的人生了。

你能拥有这样的人生吗?

无关他们的境遇。真的,你能吗?

 

2020.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