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2010-08-22 14:32:08)
标签:

古县

古县中学

漳州南站

龙海市

文化

分类: 九湖镇·颜厝镇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古县中学·建设中的漳州南站

 

谢太傅庙: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村落之一角: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古县中学:第一张建校之教学楼(1958年),第三张兴建中的学生公寓: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兴建中的漳州火车南站于洪塘村。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2010年8月22日·颜厝镇·古县行·谢太傅庙

唐贞元二年(786年)龙溪县衙迁址后,古县大庙就成了供奉东晋淝水之战主角谢安的庙宇,也称为广应圣王庙,俗称谢太傅庙。

 

晋孝武帝时,谢安任尚书仆射,领中书令。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水陆齐进,企图一举灭晋。谢安率将领谢石、谢玄等,以八万兵力拒敌。谢安从容布阵,待机而动,先破秦军前锋,再引兵渡淝水,大败秦军,淝水之战成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

 

谢安一生并不曾来到闽南,为什么在漳州却香火甚旺呢?《漳浦县志》写道:“相传陈将军(陈元光)自光州携香火来浦,五十八姓同崇奉焉,故今祀于民间。”《漳州府志》云:“广惠王即谢安也,陈将军元光奉其香火入闽,启漳,漳人因祀之”。显然,奉祀谢安的习俗是陈元光及其将士带来的,这正是中原文化在闽南传播的表现。如今,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谢安生日,当地人都要举办盛大民俗活动为他祝寿。

 

据资深对台工作者刘子民先生考证:清初,古县郑氏青壮年大多加入郑成功军队,并在日后的驱荷复台中进入台湾,战后留居台南开垦耕种。清康乾期间,又有不少郑氏引亲呼朋,结队迁台。古县人入台时,也把家乡奉祀的神明“广应圣王”谢安塑像分香至新居地。现台湾各地奉祀谢安的寺庙有25座,其中台南县就有7座、高雄县5座,许多奉祀谢安的庙宇都以此为祖庙。中原习俗经由闽南传至台湾,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古县大庙负责人郑志鸿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台胞寻根的动人故事:1988年,台南旅游界人士魏先生受父老委托,特意前往古县寻访“广应圣王”。他一看到谢安神像就兴奋地喊了起来:“找到了!这和我们那边的王公一模一样!这是台南郑氏宗亲的祖神啊!”于是将神像和大庙一一拍照带回台湾。从此,台胞络绎不绝前往古县祖庙敬香谒祖。文/图刘丽英

(来源:厦门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