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2008-05-18 23:16:03)
标签:

杂谈

汶川

地震

绿丝带

子弟兵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2008年5月17日,凌晨2:00,我在车友会的老友金雕从汶川地震的灾区回来了

   金雕说,一天下来,感触颇深,难以言表。

灾难面前人格升华,最多的只有是:感动!

   据我了解,全国有很多车友会和汽车俱乐部的朋友或自发或有组织的去灾区参与抗震救灾,但都被拦截在灾区以外,他们怎么进得灾区?金雕告诉我:他们还是驾驶我们共同的驴车“开拓者”4驱越野车,凭籍车上总参、总政的几位大校,一路畅行无阻,通过重重关卡,进入灾区,从而也记录下许多难忘的镜头,俱乐部里和金雕一起冲进灾区的还有解放军画报大校军衔的摄影记者,有在成都的车友,还有从北京自费携带240公斤药物的驴友,目前有7、8人在灾区当志愿者。我在第一时间把驴友们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来自救灾第一线的珍贵图片整理分类,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真实的灾区,看看第一线的解放军,看看第一线的志愿者,看看军民团结、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震撼场面。

 

图1

某空军基地,这里是通往各重灾区的“空中生命线”!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2

军用机场上等待接送伤员的救护车,停放待命。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3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4

又一架腾空而起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5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6

画面中间的大校,

就是我的好友“军犬”大哥,

解放军画报的摄影记者,

他刚从西藏哨所回来,就马不停蹄地奔赴救灾第一线。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7

工程车上

军民肩并肩,众志成城。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8

路上

徒步疾行军的军人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9

“铁军”连夜赶赴救灾一线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10

谨向这些英勇战士致敬,

据悉很多战士奔赴灾区前线前,都立下了遗书!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11

至渡场沿途负责警卫的武警战士

臂系黄丝带,虽然这当是部队番号的临时标志,

但仍像看到满处可见志愿者红丝带一般,令人心头一热!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

 

图12

到处都可以见到亲人解放军的身影。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13

来到“紫坪铺临时渡场”,

这是这场救援战斗中的一大创举!

由此,打通了通往震中汶川映秀镇的“水上生命线”!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14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15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16

 不断有冲锋舟

运回伤员和撤回的灾民,

然后满载救援物资飞驰重灾区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17

又一位伤员上岸!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18

伤员由救护车接走了。

离乡的灾民们

开始沿着一条羊肠小道

蹒跚步行而去(希冀他们还有亲朋好友可落脚!),

从这位来自总政的、刚直的河北汉子王大校的表情看,只有心痛!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图19

军车、军人、

又一批物资要运往灾区,运往前线,

我们最可爱的人又要上路了,在这里我衷心祝福我们的子弟兵保重、保重啊!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特别感谢金雕、陈陈提供的来自灾区的珍贵图片。 

 

 

点击相关文章

 记忆中的蜀地风光

 

点击进入汶川大地震专辑 

来自救灾第一线的图片(1)最可爱的子弟兵(19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