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说北京2008国家大剧院大剧院施工巨蛋穿山甲1268 |
分类: 北京故事 |
拍摄日期:2005年11月25日
拍摄地点: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国家大剧院。
温馨提示:点击观赏大图
为了配合大剧院的大环境,绒线胡同也在拆迁改造。
这是当时大剧院施工的正门,也是西门,施工车辆和施工人员都要从这里进入现场,平时由保安严格把守。我们正是由这个红色的大门进入大剧院。
这是在大门旁矗立的告示牌,上面载明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项目的基本参数 。
设计单位: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施工单位:北京城建、香港建设、上海建工、
开工日期:2001年12月13日
建筑面积:149520平方米
我们头戴红色安全帽,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由西南入口进入大剧院内部。安全帽的颜色是区分施工现场人员等级的标志,红色代表管理人员。
这是游人升降机的钢结构基础,远处的是公共大厅中的四层音乐厅的混凝土框架 。
上午,柔和的光线透过“巨蛋”的曲面洒进来,在戏剧厅混凝土柱体上投出长长的影子。
工程的管理人员在开现场会,红色的标语在混凝土单调的色彩中显得十分醒目。
音乐厅和戏剧厅共处于球形屋顶的公共大厅里,十分和谐。
中央大厅的送风系统,应该采用的是静压箱原理,风躁很低,送风均匀,这些都是我大学上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北面的钢结构网面,良好的采光,带来不凡的节能效果,还有上佳的观景功效。
优美的曲面、曲线,好像在演奏一首极强韵律的乐章。
屋顶的曲面
曲面的钢结构
公共大厅里面是有4层听众席的音乐厅,她们之间是由滚梯和天桥连接的。
我被这迷人变幻的曲线吸引了 ,拍了很多照片。
红色的标语、响亮的口号,极富韵律节奏的脚手架,这些都是我想要的画面。
椭圆形的大剧院分流大厅。
“细节决定成败”,大剧院的细节处处体现着精确、精美和精湛。让我们看看巨大的弧形表面是靠什么支持的?这就是钢结构和透光玻璃以绞接的方式连接的细节。
钢结构与地面的连接是采用预制地脚连接,双螺母牢固的地脚螺栓,整齐也充满节奏。
看着现在演出季时光彩夺目的音乐厅,我们想不到两年前的四层音乐厅竟是这般裸露,看上去有些原始和单调。
音乐厅环廊没有封闭前的屋顶和立面钢结构,这都属于隐蔽工程的范畴。
钢结构的透视,方形、弧线、两维、三维,镜头里充满了建筑美学和建筑魅力。
两个小时后我们准备离开大剧院内部,去继续感受大剧院的精彩--要登上大剧院的顶部,也就是要“破壳而出”了。有一份激动,更多的是依依不舍,我们纷纷拍照留念。
中央的是出入口的扶梯,扶梯的顶部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采暖的结构。
参观完大剧院的内部,我们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徒步登上了大剧院的顶部,“巨蛋”在我们脚下,美丽的玻璃外衣下面还有这么复杂的结构,我们感到很吃惊。据了解,大剧院壳体表面由20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
屋顶上工作的工人正在用台钻给材料打孔。
站在巨蛋之上,近观长安接,俯瞰中南海,远眺紫禁城,一幅绝美的京味环视画面,由于照片很多我单写了一篇博客“在大剧院的顶部看见的风景”,稍后会发表。
离开“巨蛋”前,又拍了一张迷人曲面的照片。
穿山甲1268最新感言:
1、感谢锐博客“见闻·亲历”栏目的编辑,把我的这篇博文推荐给锐博客首页:
2、感谢新浪博客的编辑,把这篇博文推荐到:新浪博客首页的“酷图博客”以及图片博客页面:
感谢辛勤工作的新浪和锐博客的编辑,
感谢帮助、关心和支持我的博友们,
感谢全体圈友们,
我会继续努力,
把更多更好的博文和图片呈现给大家,
祝锐博客和新浪博客越办越好,
再一次谢谢你们!
前一篇:百年兵屯:祁家皂
后一篇:站在国家大剧院的屋顶上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