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时间:2002年12月21日-12月26日
拍摄线路:北京-昆明-大理-弥渡县-昆明-北京
拍摄地点:大理恩友希望小学、弥渡县黄矿中心完小、弥渡县清水完小。
拍摄设备:尼康F100,AF24-85/2.8-4D,AF80-200/2.8D,柯达EB100反转片,柯达100VS反转片,富士200负片,理光GR1V,索尼数码相机。
扫描仪:HP2400。

与第一次捐资助学不到半年时间,2002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我和恩友基金会的张博士一行10人,前往云南进行第二次捐资助学活动。12月23日太阳还没出来,我们就在昆明乘车前往大理,经过四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到达大理恩友希望小学,和穿着民族服装的孩子们一起为希望小学建成举行揭牌仪式。这一天对村里的孩子和乡亲们来说就象是过年,乡亲们跳起了民族舞蹈,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全村的人都来到新学校,共庆一个新学校的诞生。12月24日我们又驱车60公里崎岖的山路,来到海拔2000多米的大理州弥渡县。弥渡县是流传甚广的歌曲“小河淌水”的故乡,还有在全国久负盛名的大蒜和蔬菜。我们在弥渡县尊庄考察了一所建在明代的破庙里的黄矿中心完小。据当地领导讲,庙是当地最好的房子了,他们能提供给孩子们就是这样的条件。我们在离原校址200米的地方,一个池塘边选择了新校址,一年后孩子们将告别阴暗、破旧的古庙,可以在明亮的新教室里上课。
在办妥希望小学的事情之后,我们没有忘记欣赏云南的迷人风光,昆明的世博园、滇池、苍山洱海、蝴蝶泉、崇圣寺三塔,都留下我们的身影。
大理市恩友希望小学落成典礼
这一天,村民身着节日盛装,象过年一样高兴。
两层楼的新校舍,设计上体现了民族风格。
我们把从北京和上海托运来的学习用具发放给孩子们。
孩子们背上了新书包。
张博士为恩友希望小学揭牌。
与孩子们一起合影
我们一路山道颠簸了4个小时来到弥渡县,在村口我们就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
弥渡县黄矿中心完小学建在一所明代的破庙里。
这是我们和当地领导一起选择的新校址,用不了多久,在这个“小河淌水”的故乡,孩子们将告别年久失修的庙宇,走进这个青山绿水怀抱里的新家。
弥渡县尊庄小学也是设在一个庙里。这里生活的大部分是彝族人。
全村的人都出来迎接我们,
教室宿舍
食堂和厨房
我们同样为学校选择了新校址,一片绿树丛中 。
下面是我抓拍的云南少数民族人物图片。
白族,摄于大理州
老汉,摄于弥渡县尊庄。
彝族老妇人,摄于弥渡县小梁山。
白族大妈,摄于大理。
美丽的彝族姑娘,摄于弥渡县。
白族少女,摄于大理州。
彝族女教师,摄于弥渡县黄矿中心完小。
竹楼上的织布少女
白族少女绣荷包,摄于大理。
昆明世博园
蝴蝶泉
昆明滇池和红嘴鸥
崇圣寺三塔
本系列:
2.风花雪月云南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