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浅说诗、词、曲、赋、对联的一些常识

(2021-04-22 22:55:58)
标签:

转载

分类: 它山之石
浅说诗、词、曲、赋、对联的一些常识


一)什么叫诗:
诗_
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结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诗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人类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古典诗歌形式采用逐句分行和押韵,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极大丰富,伸缩性极强。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之直观体现或感悟.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当时的心情故事,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句结而余味未尽。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人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二)诗的分类:
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按语言组合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按是否押韵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按时间先后可分为: 旧体诗和现代诗.
因为古体诗相对比较自由,在这里重点说说近体诗(格律诗)!
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韵脚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韵脚之外,受到格律的既定格式限制。
2.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一般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
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所谓几言,就是指一句中有几个字,五个字叫五言,七个字叫七言。
3.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 以用韵分类: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且要在同一个韵部。
3.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4. 一般用平声韵。
四)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
以七言绝句为例:
绝句的格律如下: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讲的是七绝句的基本格式,那么七律的基本格式又当如何呢?七律其实就是两首七绝的重叠,两首七绝的格式合并就是一首七律的格式,如: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关于平起式和仄起式,只看首句的第二个字,因为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如首句是“仄平仄仄平平仄”,虽然第一个字是仄声字,但却是平起式的七言诗;同样,首句是“平仄平平平仄仄”,以第二个字看,它是仄起式七言
诗。曾看到过有的人作诗,就把这一点给搞混了,以为第一个字是平声字就是平起式,第一个字是仄声字就是仄起式,这是错误的。
如果是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则去掉以上句式中每句的前两字即可。
以上所讲的“平仄”,依平水韵,“上平”及“下平”是“平”声,“上去入”声是“仄”声;依中华14新韵(既依普通话),则“一声”及“二声”是“平”声,“三声”及“四声”是“仄”声。
五)格律诗的特点
格律诗,是一种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由于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所以称为律诗。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有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传性。它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押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
律诗有五个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短律,超过八句,即十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五律规定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七律规定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说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律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律诗中的对偶还有它的规则,就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一般要在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对仗。
5)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分为四联,每二句成一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也是近体诗,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要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格律诗还包括律绝。律绝是绝句的一种,绝句包括古绝和律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声韵,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格律诗平仄规则的束缚,因此它归入古诗体一类。而律绝则须按照律诗的要求来作,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但是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
六)格律诗的要求
格律诗指的绝句和律诗,他们每二句称为一个联,如绝句中1、2两句称为首联,3、4两句称为尾联;律诗中1、2句称为首联,3、4句成为颔联,5、6句称为颈联,7、8句称为尾联。
总结起来基本要求如下:
1),声律要求
即平仄的要求,这是格律诗最重要的,主要是要求:
A,句内平仄相间(指的句内词单元);
B,联内句间平仄相对(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对,乃格律诗之大忌;
C,联间邻句间平仄相同(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粘,也是格律诗不允许的;
D,脚分明,不可踩脚(指的在白脚与韵脚平仄相同)
格律诗的句式变通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解读:
格律诗在平仄格式上,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这是一般概念,就是说在上面所列的四种句型定式中,每句的字的平仄,可以在第一、第三、第五个字上,不管平仄,可平可仄,而在第二、第四、第六个字上,一定要平仄分明,定式中该平就平,该仄就仄,平仄绝不能乱,乱则救拗。当然,第七个字因为是韵脚,更是要平仄分明了。如此一来,上面甲、乙、丙、丁四种句型,就可以变成更多的句式,初学的朋友在写作时,可适当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规律,检查诗句在平仄格律上是否有误。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句式都可通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有的句式,三、五字必须论,不然就会出现孤平或尾三连平、尾三连仄了。任何句式,二、四、六字平仄必须分明,二、四、六字平仄有误的句式,就是“拗”句,就要“救拗”,初学者要尽可能地遵循以上基本格式写,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讲,关于“拗”句及如何“救拗”的问题,显得比较深奥难懂了.
所有句式,均第一、第三字不管平仄,所谓拗,只指第五、第六、第七个字。所以,在写作中,尽量在最后三个字上,遵守格律定式,就不会犯诸如孤平、尾三连平、尾三连仄、拗句等错误了。
这里要强调的是,格律诗中,犯“孤平”、犯“尾三连平”的句子,是格律诗的大忌,是坚决不允许的。
拗句及出现拗句时的补救办法:
所谓“拗”,就是不符合格律要求,“拗句”就是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出现“拗”的句子,就要救“拗”,不救就是出律,如何救“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深奥难懂,现在介绍一首简记又实用的救“拗”口诀:
甲拗五六乙五救,乙门三五互交流。
丙六五救平三守,丁独一三可自由。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A.甲拗五六乙五救:
指在“(甲)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式中,如果第五、第六个字平仄不符合格律要求了,就可以在乙句中补救,把乙句的第五个字变成平声字,此为救“拗”。
B. 乙门三五互交流:
指在“(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式中,可以第三字、第五字互换,则句式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C.丙六五救平三守:
指在“(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个句式中,如果第五、第六个字平仄交换位置了,就一定要保证第三个字是平声字,其格式就变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是另外一种拗句的救“拗”格式。
D. 丁独一三可自由:
是指在写格律诗时,只有“(丁)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个句式中,第一、第三字的平仄可以不讲格律要求,可平可仄。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平仄关系,其实今人在写作时,大都讲第一、第三字不论。
拗句的救拗句式,有当句救、对句救、隔句救、粘句救及多句救。而多句救,往往形成拗体,不被诗家所推崇。
以上的救“拗”口诀,其实就是提供了两种拗句出现时比较常见并常用的对句救(如第1点)和当句救(如第2、3点)的救拗基本格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