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醉晚风

标签:
转载 |
分类: 它山之石 |
“醉”系列之一
醉晚风
人生的一半是在夜色中度过的。可文人们却常常将个“残”字与它并列,如,“残夜水明楼”,“海日生残夜”,“风雨交残夜”等等。这个“残”字,你如果仅仅理解为“凄凉”、“沉寂”,那你就错了,其实,中国文人赋予了“残”十分丰富的内涵。
夜幕将天地混为一体,将人白日里所有的思绪与风、光、影、线、形、声糅合在了一起,并迅速地涵淹、煎熬、发酵,散发出一种醉人的气息和诱人销魂的诗意。因此古人才有“醉晚风”一说,如杜范的“忆昔斯堂醉晚风”,汤显祖的“一半春随残夜醉”,“一醉城头乌夜情”的诗句。可以说,这“醉”字应当是“残”字最简练的注脚。这“醉”不在酒,在于晚风。这夜晚,无论是万家灯火,还是灯火阑珊,甚至是黑咕隆咚,无论是皎月高照,明星晢晢,还是乌云密布,黑云压城,都醉人;这晚风,无论是乍暖还寒的春风,还是清爽爽的夏风,哪怕是萧瑟凄寒的秋风冬风,都醉人。这“醉晚风”或“残夜醉”,既是陶醉,甜蜜,浪漫,也是感慨,甚至是悲凉,几乎囊括了人们喜怒哀乐愁的全部情感:或陶醉,“琼花移入大明宫,旖旎浓香韵晚风”;或平和,“日下高城月入扉,蒲葵不动晚风微”;或愤慨,“
不但人会“醉晚风”,植物也“醉晚风”。据说,每到半夜,夜风一吹,何首乌的茎会变得很柔软,两根茎会自然相交于一体,到了白天,又自然分开,故被称为夜交藤。
对于音乐人,晚风就更是醉人了。这个“醉”字,对吕文成来说,是陶醉。20世纪30年代,作曲家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西湖。疏云、明月下的西湖,晚风轻拂,素月幽静,波光闪烁,使他触景生情,创作了描写月夜西湖景色的乐曲《平湖秋月》。曲调轻柔秀美,悠扬动听,成为广东抒情音乐中的一代名曲,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这个“醉”字,对舒伯特来说是凄美。他的《小夜曲》是他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被称为是舒伯特的绝笔。它给人们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在月亮升起的时刻,一个小伙子正抱着吉他在心爱的姑娘窗下弹奏,随后,他唱出了感情真挚、表达爱慕心情的歌。求爱者痴情地等待着,可那“带来幸福爱情”的歌声,已随着凄楚的晚风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中。
这个“醉”字,对阿炳来说,是艰难、辛酸、屈辱、贫困。在月光照水,水波荡漾,晚风阵阵的二泉池畔,双目失明的他,用琴声倾诉着苦难,诉求着美好。是凄风寒月伴随他创作了不朽之作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正是有了凄风寒月,才委婉、苍凉、忧愁、悲壮。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这支曲子是要跪着听的。
一恨鲥鱼多刺 ,二恨海棠无香 ,三恨《红楼梦》未完的张爱玲,似乎不恨夜晚,不恨晚风。在她的笔下,夜色和晚风总是有一种疏淡与简约之美。因为,这夜色和晚风中,至少有她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恋。
谈到爱恋,青岛的滨海公园——鲁迅公园就是几代青岛人的恋爱角,不知走过了多少有情人,因为这里的晚风太醉人。
傍晚的鲁迅公园,晚风轻拂着流云,海浪轻拍着海岸。海边的小路旁,海中裸露的礁石上,稀疏立着造型各异的路灯。灯那略有些柔的光与清幽的月光一起,恰到好处地照在海边的小路上,礁石上,温柔了路,温柔了海,也温柔了石,就连风声、涛声也委婉了许多,信步在海边小路上的人,也变得温柔了。难怪成对的恋人们,相依相偎行走的“形”,美得婉转,美得妩媚,美得含情,因为他们的心已被这海边的风和月的柔光,海面上波动着的柔光渲染地醉了。这时的光,真得不需要那么亮,太亮就没有味了,半亮半暗才出景致,才有诱惑感;这时的风,无论是略带意的春风,还是清凉的夏风,寒冷的秋风冬风,都已“织成薄薄的纱来笼罩这醉人的暖意”了(张爱玲语),这暖意就是缠绵于心中的恋情。
(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