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歌声
从小就喜欢唱歌,是歌声伴我渡过了童年的许多美好时光。我父亲能诗善画,母亲能歌善舞,就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兄妹对音乐有了特殊的感情,无论是苦脑,喜悦,遇到困难和挫折,都会听到我们的歌声。歌声是我们渲泻情感的最佳方式。我二姐上小学就是成都市少年宫儿童合唱团的队员,那时我好想与姐姐一样登台演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不算丰富,但精神生活却充满着激情。当我三岁时,我就跟着大人们一样上街游行,挥舞着用红纸做的三角形小红旗,高呼着口号,跟着大人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志愿军战歌。那稚嫩的嗓音,那神气劲经常受到叔叔、阿姨的赞扬,别提心里多美了。
好景不长,在“大鸣、大放”的年代,父亲也因他所酷爱的绘画和直言被打成右派,全家也从成都迁到一个县城,父亲也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虽然家庭遭此厄运,但歌声仍在延续,我经常和兄弟姐妹们坐在青石板上唱“月亮在白莲花瓣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有时情不自禁地把自身的情感融进了歌声,随歌词的内容而喜、而怒、而悲。但那时我们所能唱的歌是很有限的,母亲也经常叮嘱我们有些歌(即那些所谓具有“小资产阶级”韵味的歌曲)是不能唱的。记得当年母亲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就是“青春舞曲”,这首歌的曲调很欢快,歌词是“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别的那样呦,别的那样呦,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现在想来,这首歌正好反映了我母亲当时的心境,难怪她经常反复的哼唱。我也正是在她的反复哼唱中学会了这首歌。同时也学会了乐观的对待人生,学会了在逆境下生活的勇气,学到了对命运不屈不挠的精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