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砂研究:明代“手印”盖款“三圣来记”底款提梁壶

(2012-03-10 20:14:52)
标签:

黄河浪

文化

谈天说地

感悟随笔

美图

时尚

许护林

家庭收藏

分类: 散文

 

 

http://s14/middle/4cc2960bxbae1a905d17d&690

    我藏有一把紫砂提梁壶,红泥,弯嘴,鼓腹,斜肩,平盖,凹底。高10mm,长17mm,口外径7.3mm。底子无

款,盖子上端有一四边形斜章,双边,元圈心蕊,从上到下,有楷书“三”字,反写“圣”字,从左到右,

有反写“来”“记”字,四字连在一起,是“三圣来记”。“三”字上边角,有一眼气孔。盖子内,匠人用竹

刀刮去一片泥,一左一右交叉按上两个手印。

   从这把老壶上,我们可以澄清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紫砂壶最早从寺院里产生,得到了验证。壶的盖款“三圣”,就是寺院。我查了资料,南京、山西,北京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历史上都要“三圣庵”,东北长白上有“三圣山”。

   二是紫砂壶款明以前是手印,也得到了验证。许多书籍一致认为,紫砂壶的款从明代时大彬开始,有了刻款,作壶艺人的名字跃然壶上,但明代以前,作壶艺人的名字是不能上壶的,只能在盖内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按

个手印。后人也是继承了在壶盖内留下自己印迹的传统,使用印章。

   三是明代以前的紫砂壶,基本都是提梁壶更是得到了验证。壶的嘴后面,有一个双环形耳,一个环里有一个孔;对面也有一个双环形耳,一个环里有一个孔,前后一共四个孔,是系绳子或者铁丝什么,一便悬挂。据说过去煮茶都是把壶吊起来使用,所以提梁壶是明一起壶造型的主流。

 

 

 

http://s4/middle/4cc2960bxbae1aae3d853&690

http://s16/middle/4cc2960bxbae1ac7fcf6f&690

http://s13/middle/4cc2960bxbae1ae14228c&690

http://s8/middle/4cc2960bxbae1af8a07d7&690

http://s2/middle/4cc2960bxbae1b0dde0a1&690

http://s3/middle/4cc2960bxbae1b2550d52&690

http://s12/middle/4cc2960bxbae1b366fb1b&690
盖款


http://s16/middle/4cc2960bxbae1b49aef8f&690

盖子内的手印

http://s16/middle/4cc2960bxbae1b79d237f&690

http://s12/middle/4cc2960bxbae1ba186dbb&690
壶内4孔。没修。

http://s5/middle/4cc2960bxbae1b86ba694&690
壶嘴弯流有小损,前耳有损。

http://s12/middle/4cc2960bxbae1bb74d93b&690

http://s13/middle/4cc2960bxbae1bccfd0ac&690
壶底洼型

http://s11/middle/4cc2960bxbae1be1487ba&690

http://s16/middle/4cc2960bxbae1bf6f1e2f&690

http://s7/middle/4cc2960bxbae24820689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