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课堂学习态度与行为观察报告

(2009-06-13 20:53:12)
标签:

杂谈

学生课堂学习态度与行为观察报告

一、学生课堂学习态度与行为观察量表

活动内容:圆的认识   记录时间:5月27日  记录对象:全班学生   整理:汪宏喜

 

环节

活 动

观察指向

(情绪和行为)

观察印象(等级量化)

课堂摘要

一般

较差

感 知

欣赏体验

兴 

38

2

0

课件故障,学生情绪未调动,画圆不成功。找原因:针尖不能移动,C层次学生初画圆不成功,再画成功,当播放时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课件作用。

 

 

 

 

 

 

 

老师画直径时,95%以上学生情绪振奋,思维最活跃。

 

 

 

 

 

讨论篮球场上的圆怎么画时,有6个C层次学生无动于衷。85%以上的学生情绪饱满。

注意力

29

8

3

自信心

30

8

2

 

 

 

画 圆

兴 

20

15

5

注意力

12

22

6

自信心

16

19

5

听 

20

18

2

发 

4

5

20

圆的特征(1)

兴 

22

14

4

注意力

19

17

4

自信心

20

15

5

听 

15

23

3

讨 

26

9

5

发 

12

11

7

操 

17

20

3

同伴合作

19

18

3

圆的特征(2)

兴 

28

11

1

注意力

30

9

1

自信心

20

18

2

听 

23

13

4

讨 

30

5

5

同伴合作

20

15

5

应 用

拓展升华

兴 

16

18

6

注意力

17

17

6

自信心

19

16

5

练 

21

14

5

发 

12

10

3

同伴合作

22

12

6

 

二、学生课堂学习态度与行为观察分析

在对学生课堂情绪与行为进行研究时,我们是分“感知、探究、应用”这三个大的阶段分别观察。其中情绪的观察包括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力和自信心,行为的观察包括学生的听讲、发言、讨论、操作、质疑、练习和同伴合作。

学生学习兴趣的好与差主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兴趣好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积极举手发言,且神情愉悦;兴趣不好的同学神情漠然,对学习活动不够投入。注意力的好与差主要看学生的神情与坐姿。注意力好的学生神情专注;不好的学生一般伏在桌上,或者左顾右盼,做与学习不相干的事。自信心的好与差主要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答问的状况来判断。自信心好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言声音洪亮;自信心不好的学生不敢举手、发言时声音很小。

对学生学习行为好与差的判断主要看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状态。观察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表现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划分为三类:一类是非投入状态,二是一般性的投入状态,三是非常投入状态。非投入状态的学生的主要表现:(1)做小动作,(2)说小话,(3)开小差,(4)做其它与学习不相干的事;一般性投入状态的学生上课以一般性倾听为主;非常投入状态的学习能够做到(1)深入倾听,(2)积极举手回答问题,(3)善于倾听,(4)勇于质疑,(5)乐于合作,有良好的合作意识,(6)认真完成作业。在课堂观察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对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自信心等情绪和听讲、发言、讨论、质疑、练习和同伴合作等学习行为进行评判。

陈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时,我们通过前测之后,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基础高低将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次。通过观察记录、量化分析学生课堂小学态度与行为,我们发现:A层次学生(全班人数的40%),整堂课一直处于非常投入状态之中。几乎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他们都能举手,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对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愿意去思考并表达,能进行阶段性反思总结,而且坐姿端正,神情专注。B层次学生(全班人数的50%),合作投入、举手答问、思考问题、倾听等表现一般。C层次学生(全班人数的10%),课堂的前10分钟和课堂的后10分钟属于一般性倾听表现为主,但中间的20分钟时间中开小差、东张西望、神情不够专一属于非投入状态。主要表现在该同学在前面的几分钟内能够跟着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但积极投入不够。

在感知环节,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用精美的圆的图片导入新课。虽然开始课件出现故障,学生情绪没能调动起来,但当后来正常播放时,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90%以上的学生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且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在探究画圆环节,教师关注学生动手动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90%的学生,尤其是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我们看到,在用圆规尝试画圆时,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有了一点起伏,当遇到困难时,部分学生有些茫然,但在老师进行方法指导和及时鼓励之后,又能逐步参与到活动中来。

进入认识圆心和半径阶段,85%的学生能够持续之前的学习状态,15%的学生注意力有所分散。老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研究的方向,并提供求助热线,引导思考。在这一策略运用之后,学生的任务感和方向感更明确,自信心和注意力有了明显提高。从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可以看到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认识直径这个环节,当教师启发学生猜想和论证直径有什么特征时,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一些差异。我们看到,A、B层次的学生90%思维活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所发现,而C层次的学生中则有的学生是表现在动手实践,这是源于学生的认知差异导致了行为上的差异。此时,老师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进入应用环节。这一时段是学生学习的疲劳阶段,学生最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教师有意识在安排了“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妙”、“篮球场引入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圆”、“动物赛车”、“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用圆设计美丽的图案”一系列趣味学习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趣的,富有生机的,同时也是有用的。该环节中85%的学生仍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精神振奋。当然,在整个教学进程中,也有极个别的学生处于非投入状态,自信心不够,举手发言不够积极,交流讨论不够主动。

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情绪与行为。我们认为课堂上,陈老师饱满的情绪状态是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是科学的,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智力活跃程度和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是有效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