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勾起的回忆
(2023-03-12 09:59:01)分类: 胡言乱语【原创】 |
闲读勾起的回忆
手机闲刷,无意读到一篇回忆七六年地震的短文,不由得勾起回忆。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这都是一段记录着恐惧、平静、快乐、难忘的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有说不完的故事。
被父母从睡梦中叫醒,稀里糊涂跟着跑下楼,集中在院中。在沉沉的夜色中,有些凉意,但更多的感受是不知所措。平时的玩伴也是没有了往日的跑闹追戏,以家为单位的老老实实。听大人们的谈论知道是地震了,但是到底是哪里地震了,在那个信息传递不似当今的年代,没有人知道;能不能回到楼里,什么时候能够回到楼里,也没有人知道,只是通知不要轻易回到楼里。只是听说有人偷偷回去拿衣服,而大多数人选择的是不回去。就这么整院的大大小小站在那里迎来了黎明。
终于知道了大概是河北地震,同时也明确了暂时不能回楼。于是开始有组织的将大家从群楼围绕的院里转移到院外南面一块相对开阔的空地上。记得当时父母回楼里取了几个小板凳,家家户户也都是回去拿了一些必需的物品,那个时候家里值钱的除了收音机也没有别的了,也几乎没人在乎这些。然后以家为单位找个地方,有的没的聊着,等待下一步的安排。
上午,开始组织搭帐篷。因为场地有限,家长们和战士们搭起了两个帐篷。记得帐篷很大,两头进出,有那种可以放下布帘遮风挡雨的窗户,两边住人,中间是走道,屋顶上安装了电灯,虽然有些昏暗,但至少不必担忧夜晚不便。每个帐篷都能住上一二十家人,没有任何的隔档,有的使用行军床,有的搭上块板子当床铺,完全是透明的生活状态。白天将帐篷四周卷起来,因此采风和通风都没有问题,到了晚上再放下来。所以难免有蚊虫滋扰,家家都是点盘蚊香过夜,帐篷里每到晚上弥漫的都是闻香的味道,偶尔也会有拍打的动静。
当时吃饭完全依赖食堂,单独还不具备起伙的条件,至于把煤油炉和家伙什儿拿下来各家单干,那是后话。每天父母们去食堂打饭,然后每家都是围着床吃饭,这是一幕难忘的场景,彼此相邻的边吃边聊,似乎回到了干校的时光。开始那几天忘了有没有水,好像是有水车定量定时供水,几天后接上了临时上下水,也有了简易的厕所,那就方便了很多,起码保证生活无忧了。
谈不上苦,也谈不上惬意。但起码那是孩子们比较惬意的一段时光。不再需要挨家挨户的呼朋唤友,帐篷外面叫一声,男孩子们便也就成群结队的开始撒欢。女孩子们也不必挨家串门,随便在哪家的床铺上都可以玩这玩那的打发时间。原本不那么熟络的也由此都成为了玩伴。
几十年过去了,因为去了不同的地方,有了自己的生活,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联系。设想假如有一天大家还能相聚,聊起这段时光,一定有说不完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