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褒贬
(2022-10-08 07:47:38)分类: 戏说心语【原创】 |
各有褒贬
假期里看完了《胡同》,对于网间的褒贬只看不评,反正是喜好不同、回味不同、感慨不同。
京味儿剧因为有着熟悉的生活气息,一直是相对偏爱,不是有句老话嘛,谁不说咱家乡好。生活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有太多的积淀,有太多的回忆。随着剧情的发展,自然而然的被勾起,被咀嚼,那感受当然是有滋有味,重回昨天。《胡同》演绎的时间脉络可以说与六零后的人生轨迹有着较多的交叉和契合,很多的场景都不仅是似曾相识,而是知道那是在哪里,难免就不自觉呼唤起曾经的所经所历,沉浸的是没有陌生的点点点滴滴。徜徉在剧情内外的过往里,当然不会去留意、去在意演员的功力如何,而是更加关注和流连故事里叙述的人和事。
所谓京味儿,其实不是一定要满口的京腔京韵,不在乎是否一定要在四合院或者胡同里,并非要顿顿吃炸酱面、喝豆汁儿。在这个包容、融合的城市,即便是身份证开头是110,那籍贯也是天南海北,口音也是五花八门。北京城不单单只有胡同,还有大院,还有小区,还有城中村,这里平淡的生活,这里忙碌的人们,谁又能说不是北京的代表,不是北京烟火气息的一部分呢。新北京和老北京聚焦在胡同这样的标志性节点上,只不过为了更清晰体现点什么而已。就如同上海的弄堂、江南的曲巷、陕北的窑洞、青岛的洋楼一样,让人一目了然的认同,触动起心底的唏嘘和熟悉。或许有相同的故事,或许有相同的感受,但是唤起的一定是对那个时代、那个经历的不同的悲喜心绪和五味回忆。
剧中胡同的故事已经落下了帷幕,现实里北京的故事还在每天演绎和继续。故事讲述着自己想讲述的事情,生活延续着自己该延续的世故。故事勾描的是凝固的记忆,现实感受的是流淌的节奏,记忆可以在流淌中重复,节奏也可以在凝固中轮回。只要有人,只要有事儿,那就不会缺少故事,就会有回忆,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