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特色,哪来顾客
(2022-05-14 06:26:53)分类: 胡言乱语【原创】 |
没有特色,哪来顾客
堂食自五一暂停至今天,正好两周的时间。关门冷清的背后,商家采取了不同的生存策略自救。有的将重点放在了外卖平台,有的将利润瞄准了外售摊位,当然也有双管齐下,西瓜芝麻都想要的,不过据观察这终究是少数。
餐饮的立足本位就是质量和特色,缺一不可。即便是没有了堂食,那么假若忽略了这两点的话,恐怕尽管初衷不错,付出努力,但是也未必能够收获到期盼的预期。
以前讲过,没有了堂食,商家把经营侧重放到了外卖上,出餐时间明显缩短是现实,但是客观地讲质量的改善有限。细品释然,人家不过是把精力从两线作战集中转移到独战一面,时间上当然没有了平衡的顾虑。可人还是那些人,手艺还是那个手艺,提升的空间无疑不似时间的体验上那么明显。已经形成的消费习惯,自然也不会因为纯粹的时间因素影响有太多的变化,这样一来,以往的品质和服务积淀下的消费好恶还是将持续下去,毕竟尝试也存在风险。或许对一些老字号或者知名商家的订单有所增加,然而整体上尽管没有大数据的支持,个人以为还是改善有限。
直观感受较多的应该是外售摊位,虽然店员们拿出了不同以往的热情,但是目测结果并不那么令他们满意。主要还是单调的大众化的商品,缺少自己的特色吸引,自然触发不了购买的意愿。周边也有不少摊位摆出来分羹,走上一圈,商品几乎大同小异,酱货、卤货为主,伴之以凉菜,家家如此,鲜有例外,加上彼此之间价格差异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买家的选择大多还是要归于以往的青睐习惯,对于那些暂时应景的商家而言,努力的回报当然寥寥。
处在居民区里,市场相对固定,买家相对固定,以往的堂食或许还有特点的优劣、价格的高低、环境的好坏、服务的凉热可以比拼,现在都是看上去差不多的烧鸡、酱鸭、炖猪蹄,卤牛肉,买谁的不买谁的可不就看心情了,一直都有外卖出售的店家显然会占些便宜,而那些有过堂食体验的店家也会有些优势,剩下的也只好自求多福了。倒是有个店家,除了大众化的菜品以外,将烤鸭、红烧鱼作为特色推出,并且在价格上做了下调处理,尽管品种不多,好像效果不错。它的摊位前总是络绎人流,而且也不像其他摊位那般看得多卖得少。由此不难看出,谁也不可能顿顿卤货、酱货,口味也需要不断地调换,商家倘若只是出于自己的考虑,忽略市场买家的需要,再热情,再努力,也是无用功。
什么时候恢复堂食不知道,人行道上的竞争还要持续多久或许还有时日。关门歇业的不论,既然还在开门想要有所回报的商家真该动动脑子,想想如何在自己的特色吸引力上下下功夫,也不枉这点灯熬油的早出晚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