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枢纽经济,这是一个熟视无睹又时常触及的经济现象,它不同于主流经济形式,属于一种不固定、随意性的商业业态,主要分布于火车站、地铁站、公交站点和大型交通枢纽附近,消费对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人员的流动性和购买的不确定性。
枢纽经济伴生于公交站点和火车站附近,最初是以有组织的坐商经营为主,经营品种和场所比较固定,但是鉴于其处于繁华地区的特殊位置,主要针对的是流动消费群体,导致经营成本较高,使得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加上服务质量相对较差,始终口碑并不是很好,除非万不得已,一般来说人们对于它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地处三不管阴影下的地铁和公交枢纽附近蓬勃成长起来的流动式经营形式,应该说是那种有组织坐商为代表的原始枢纽经济雏形的延续和发展,主要服务的对象是那些庞大的进出人流和多种多样的购买需求,随着从业人员的增加,市场规模的扩大,在相当一部分人流较大的站点上由于其特有的拾遗补缺的优势,已经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枢纽经济业态形式,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低成本高回报的吸引下,开始在固定时间以此为生。
枢纽经济从经营品类来说一般集中在日用品、服装、音像制品、书籍、文具、花卉、水果和小吃一些小商品和小食品,这些商品打着出口转内销或者地方特产的名义招揽客户,因为价格相对便宜,尽管质量相对粗糙,虽然卫生环境比较恶劣,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保障,还是吸引和拥有了一定的市场购买存在,形成了不小的经营区域影响。虽然这里的产品不一定就是假冒伪劣,但是肯定不是什么优质产品,可是针对市场需求的选项、纯粹的价格因素、便利的购买空间、灵活的议价互动,注定了购买者对于质量和服务的关注度极低的现实,更多的表现出非理性购买意识。人们在决定购买与否时主要考虑的是合适不合适,便宜不便宜,方便不方便,需要不需要,而这又恰恰是枢纽经济的优势所在。
枢纽经济的经营时间是根据所在地人流流动的特征所决定的,主要集中在每天的下班高峰期,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人们不必为上班的限制而行色匆匆,能够停下脚步来给自己一个轻松随意的时间支配,为购买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时间保障。由于枢纽经济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经营时间必须承受客流的流动特点和城管检查的疏密程度的双重限制,无法固定下来经营时间也只能在这两者之间通过适当地前延或后续寻找时机,所以总的来说它基本上没有什么十分固定的经营时间可言,至于经营时间是长是短那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天气状况、人流的多少和经营者的心境而定,这也就注定了枢纽经济具有灵活性极强,随意性也很大的经营特征。
枢纽经济的经营场所主要聚集在地铁、城铁站点周边的过街天桥上或道路两侧,一般没有相对固定的经营摊位,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制约,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营人员构成也就比较复杂,其中既有下岗失业人员、又有外地来京的闲散无业人员、有生活窘迫无奈摆摊者,也有以此为乐打发时光者,有不辞辛苦谋生糊口的,有捞草打兔子挣些外快的,可以说正像那繁杂的经营种类一样,涉及的经营人员也是天南地北、五花八门。人员构成的繁杂终将导致经营状态的无序和混乱不堪,由此相互倾轧屡屡发生,争吵不休,麻烦不断,置身其中总是给人以混乱、疑虑、厌恶的感觉,“占道经营”和“脏乱差”成为了它的代名词,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枢纽经济的良性、有序的发展,也注定了枢纽经济尽管满足了需求,但是始终不能修成正果的命运。
枢纽经济在所涉猎的经营范围内主要是经营小商品和小食品的特性决定了它一般利润都不是很大,但是由于这种经营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所需投入的成本费用较低、附加税费更是近乎是零,销售利润及营业所得的绝对值要远远高于坐商获得的经营回报,由此也使得趋之者若鹜。同时基于交通站点和枢纽属于人群高密度集散区域,庞大的人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和购买可能,这让以薄利多销为目的的枢纽经济具有了更加广阔的经营发展空间,绝对基数上的相对利润额足以满足维持的目标,比较稳定的经营所得也是不容小觑。这也是枢纽经济出现和维持的一个主要源动力所在。
枢纽经济在经营过程中受到不确定的经营风险影响还是比较大,它的违规不合法地位使得它注定必须经常地处于躲躲闪闪的游击经营状态,从业人员必须时刻通过娴熟的施展着老鼠逗猫的技巧,在城管查处的来来往往中以周旋求得生存,因为他们知道偶尔不留意的失手也就可能失去经营工具、失去经营物品,也就意味着经营成本的增加和经营利润的锐减,这相对于小本经营的枢纽经济从业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情。正是在这种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反反复复中,顶风冒雪、沐雨经霜,这个经济怪胎逐渐的成长壮大起来。
枢纽经济的生存现状现实地反映了市场的巨大需要和供给的严重不足的矛盾,作为一种拾遗补缺的经济业态它其实并不是一无是处,它的存在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的需要,也由此真真切切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市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在乎以什么形式、在什么地点出现,只要你能够以满足需要为前提,就有生存空间,就有发展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