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四主力资金进出数据追踪

(2012-07-26 23:50:31)
标签:

布瑞

财经

股票

经济

理财

市场

分类: 资金动向

从布瑞自用的资金动向系统上看:

 

今天上午的头一个小时里,由于近日北方大城市连续受到暴雨洪灾的影响,主力资金继续进行减仓操作,期间净流出了14.1亿元;随后的一个半小时里,出于维稳要求的背景下,主力资金则一度进行了护盘增仓的操作,期间净流入了8.4亿元;最后直至尾市收盘的一个半小时里,主力资金又在防范风险的心态影响下,持续进行加大减仓的操作,期间净流出了24.9亿元。全天主力资金合计是净流出了30.6亿元。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ps:布瑞因为自身较忙的原因,未能及时刊出分析文章,在此特向粉丝博友们道歉。其实,布瑞在上周四的文章里,已经交代了自己的观点:周五在2179点一线滚动止损,破掉2164点要及时进行杀跌处理,现在看来还算是比较正确和及时的,也衷心希望我的粉丝博友们,都能因此防范了上周五开始的调整风险。

 

从上周末开始,市面上都是一些利空消息游荡,这也是主力资金持续进行了大量的减仓动作的真正原因。而经过周初经历了一个波动幅度较大的平衡市后,纵观了今日整个下午的大盘走势,市场都呈现出了快速放量普跌的态势,布瑞以为,市场已出现了恐慌性大幅抛售,这表明市场做多的人气已被大幅减弱,另一方面空头的能量也业已大量释放,显示市场已经进入到了补跌的最后恐慌阶段里。

 

而资金动向系统收集的具体数据信息显示,今天主要又是众多基金在大幅减仓。应该说,当每次由于股市里的基金最后大幅疯狂减仓,经常最终完成了市场底的构建,布瑞以为,这也为明天开始在短线上,即将出现再度的超跌反弹,埋下了一个“物极必反”的种子,相信在消息面上也会有相关配合的。 

 

总体上来讲,在目前诸多不利消息影响下,市场空头能量的正在释放,相信场内外的投机资金,依然会以“围城”式动作展开博弈,寻找在市场恐慌之后所带来中的做多机会。

 

布瑞预计明天下午或下周初,大盘股指在击穿2100点一线后,由于短线急速超跌,将会引发技术性反弹。但之后也别太高兴了,短期大盘股指的调整趋势并没有改变,可能会继续维持弱势震荡下行走势,直至2000点一线吧。

 

布瑞认为,在之后的超跌反弹过程中,中小盘股、题材股的机会,还将会显现为市场主流,市场热点将表现在医药、机械、农林牧渔等板块上。操盘技术和感觉较好的投资者,可以参与超跌个股的反弹,但一定要以戒贪心态为上。而那些盘感不强的投资者,建议继续观望等待。

 

回顾布瑞在上周日的分析文章观点:

本周五晚间欧美股市再度出现大跌,加上本周主力资金数据上的变化,显然大盘仍然需要有一个耐心消化空头动能的过程,即,短期判断下周初,应是一个波动幅度较大的平衡市,在此期间,也要继续反复考验市场的信心和耐心。

 

回顾布瑞在上周四的分析文章观点:

从博弈分析角度而言,也正是由于今天上午的大幅逼空走势,使得目前市场多空双方立场,即将发生博弈性的变化,获利盘和解套盘也将会出现松动。再从技术角度而言,15分钟和30分钟周期的指标,也开始有了较大的偏离,会陆续相继出现死叉现象,所以明天早盘有望产生一波调整的情形发生。因此,短线不排除市场在消息面和技术面共振之时,将再度出现大幅震荡的走势。明日上方阻力位在2193点附近,滚动止损位上移到2179点一线,下方短线支撑在2164点附近,如果跌破则要及时进行杀跌处理。

 

回顾布瑞在上周一的分析文章观点:

无论怎样,既然我们还在这个“特色”赌场里盘桓,就还是要面对现实。下面说说布瑞对短线后市的分析,既然今天“神来之手”演习了一把大举做空,那么还将再演习一把大举做多,但由于要有一个“避嫌”的需求,故短线将必不可少地有一个换挡的过程,这也是个博弈里的迷惑招式,所以需要密切关注明天的大盘走势,一旦发生盘中的反弹现象,则需要参照15分钟、30分钟周期的技术指标,及时在出现高位死叉时做出减仓的动作。

 

回顾布瑞在上上周五分析文章的观点:

不要被随意几句鬼话就搅得心神不定,操作一定不要急躁。抢反弹固然没错,但抢不对会很受伤。下周一,继续保持观望或轻仓快速滚动的操作策略。

  

《中原》
宋代 晁公溯

中原北望连虎牢,遗老略皆死草茅。
腥臊千秋万岁殿,尘埃四通五达郊。
无人雄心肯出塞,何日战骨与封崤。
三军岁岁费供给,但闻边庭峙刍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