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上不下的格局不会维持很久

(2011-02-27 15:09:34)
标签:

博客五周年

布瑞

财经

股票

股市

经济

理财

分类: 股市解析

本周沪深两市在经历了一个大幅震荡后,连续三天呈现的是“欲涨还跌”的无力反弹走势。前期的各热门板块轮动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而权重类指标股均表现护盘后走弱的情形,市场成交量在周二大阴放量后,持续出现萎缩状态。

 

从技术分析看,经过周二暴跌后的连续三天,日线图上的各项指标仍未得到有效修复,技术指标仍在高位展开收敛运行,显示目前大盘还处在一个高位钝化的形态中,短线内至少将存在一个震荡蓄势的过程。

 

而从本周成交量的逐步萎缩状况,与目前的所处的震荡区间来看,这又似乎表明更多的是一种多方拼命抵抗的力量衰竭,这是技术和博弈带给布瑞的启示。布瑞认为,一方面,大盘在没有进一步利空消息出台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在蓄势之后展开向上反弹走势。另一方面,大盘要展开继续下跌,在此也要有再度确认一个下降通道的上轨要求,这也就是布瑞在周五晚间所述:下周初有个“残阳如血”的反弹过程。

 

近期市场的弱势调整,与宏观调控政策和资金避险情绪,有着较为强烈的关联,市场走出如此大幅震荡行情是很正常的,恐慌心理还是主导市场大跌的主要原因,市场被迫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运行。在股市中往往就是这样,顶部三日,底部三月,超跌之后的筑底过程,将是非常漫长且折磨人,只有耐心者才能找的到真正的底部。

 

温总理在今天上午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作上表述说,“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中,我们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我们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那样就会造成产能过剩,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布瑞认为,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信号,管理层将为解决“通胀猛于虎”的大是大非问题,对经济降速观点正在表明了严正的立场。

 

从战略高度看,随着“两会”间对通胀管理的高度预期,加上国际政治的较多不确定信息,正是在这个多空分歧强烈的点位区域,投资者的心态是不稳定的,尤其是短线的获利筹码,还有就是前期的套牢筹码,因此,短线多头将无奈何面对大量获利盘和套牢盘的涌现,市场还将受到观望气氛的浓厚影响。

 

从市场博弈角度上看,目前大盘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上下两难的境地,再向上运行吗?主力机构在前期不断减仓的过程后,至少没有一个较为安全的补仓空间,所以是不会花力气去做解放军的。但是还会往下砸吗?布瑞以为年线附近是一个重要的多空分水岭,加上两会需要一个平稳的市场环境,这就导致了目前这种不上不下的格局,但这种格局不会维持很久了,下两周的时间里,主力资金一定又开始有所动作,以迫使成交量能再放出来,总之是会利用某个借口,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足够的换手。

 

虽然本周走势被不幸言中,但布瑞自身并没有开心起来。众多刚刚升起的希望再次遭到破灭,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任何市场底部都不是一天能构筑成功的,无论是大底部还是小底部,总是在散户和机构反复折腾割肉下割出来的,虽然看起来很残忍,但市场就是这样的。

 

在目前市场方向迷茫的情况下,机构抄底自救是必然的。布瑞预期,下两周的时间里,很可能的是主力资金再次采用上冲回落的方式,以较少的筹码拉抬指数,再突然的疯狂猛力砸盘,引发上方的解套盘和短线套利资金出逃,并在重要关口上踹上一脚,引发上方大量套牢盘在减少损失和恐慌情绪下,也会不计代价的割肉出逃,形成多杀多的局面,而主力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反复震荡中,探明底部并获得足够多的廉价筹码。

 

布瑞在本周五的文章分析观点:

市场将在下周进入到“两会”行情的过程里,而下周一也是月末基金做市值的日子,市场还会有个“残阳如血”的走势,但这并不说明市场的中期调整已经结束。综上所述,由于未来国内外政治及经济层面,仍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布瑞预期,下周大盘仍旧面临较大的震荡风险,随“两会”后还是一个阴跌的震荡走势。

 

《就野人买兔》
宋  梅尧臣

霜浓草白兔初肥,苍鹘调拳猎犬携。
剩付钱刀买庖餗,
不须缘径更求蹄。 

 

《股道难》这是布瑞在2008年写的原创散文,那时的大盘是不断“寻底”的“鼠”年,而2009年却是不断让市场“猜顶”的“牛”年,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个“下山”的“虎”年,故,在现已彷徨进入到2011年“狡兔三窟”的“兔”年,布瑞将此文再送给我的博友们重温共勉,千万不要被“守株待兔”了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