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主力资金动向数据追踪

(2010-06-08 23:41:52)
标签:

布瑞

财经

股票

经济

理财

市场

股市

分类: 资金动向

从布瑞自用的资金动向系统上看:


今天头一个半小时里,主力资金一直在持续反复地进行吸货,期间增仓了41.7亿元;但由于上冲的动作较猛,也造成了中小资金抢筹较多,所以在之后的两个小时里,主力资金又通过集中打压权重指标股板块,以期借助股指的跳水,再次引诱中小资金进行杀跌,期间净流出了29.2亿元;而在尾市收盘前半小时里,当中小资金开始恐慌性杀跌之后,主力资金再度进行预期的增仓动作,净流入了16.9亿元。全天主力资金合计流入了29.4亿元。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综合来看,大盘已反复受利空消息影响,市场心态异常脆弱。目前来看,大量中小资金的非理性恐慌盘疯狂出逃后,对场内心理形成了严重创伤。布瑞在昨日的文章里强调要关注今早开盘走势情形,现在看来,主力资金的确在做着计划中的增仓操作。而中午前后的跳水诱空情形,就使得市场中的很多人做出了相反的判断。

 

此外,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是,与前期下跌中一往无前、疯狂的表现相比,昨日大盘在外围股市大跌和利空消息影响下却一反常态,难现强悍做空气势。这种微妙变化,似乎从另一个侧面提示出,对后期市场走势不应再过多悲观。技术指标方面,连续两天收出上下影线较长的十字星K线,这反映出市场追涨杀跌心态的浮躁。但经过弱势区域钝化,在15和30分钟周期正在出现快速修正。

 

预期明日大盘将持续有个上冲动作,2538点附近的阻力是否有突破情形发生很是关键,突破后将会先看到2587点附近,否则还将围绕2500点附近做横向的弱势震荡。

 

回顾上周四分析文章观点:再从K线形态上看,两阴加一阳的看跌组合,所以明日大盘还将下探本周三的那个低点附近,但是否能展开回升,只有到时再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势再论了。其它,都只有等周末消息面变化,在下周一市场将会有个重要的方向性选择。

 

回顾上周三分析文章观点:布瑞还要提醒注意的是,在今天尾市的大幅回升走势中,抄底抢筹的主力资金的性质属性,是短线还是中线性质的?这样,明天的市场走势就非常关键了,早盘需要密切关注主力资金动向是否有继续的增仓做多动作。当然,如果低开最好也最安全,但如果是大幅高开就还需观望上方2590点附近的阻力,以及2560点的回探支撑是否有效了。否则,上不破2590点或跌破2560点,则后市还将展开反复筑底的走势。

 

注:布瑞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都因为忙于装修,所以每天的分析文章很少,请大家谅解。小提示:在目前市场严重超跌的背景下,除去等待做更安全的右侧交易之外,还有两种滚动方法面对:1、高抛低吸挣股票,即在震荡中先卖出再在低位回补更多的股票数量;2、高抛低吸留出现金,即在震荡中先卖出再在低位回补同等数量的股票,多余的现金留待做右侧交易中使用。机构宜采用前一种方法,而中小散户则最好是采用第二种方法。

 

强调近期分析文章观点:短期来看,需要注意的是,地产、银行等大盘蓝筹指标个股要想彻底扭转弱势,还需要一段反复震荡的时间,暂不要去碰。在目前阶段的操作中,半仓者,可根据仓中个股的技术买入指标,以10-15%的仓位适当参与,至少短线的T+0的安全机会较大。而空仓者则还需观望,坚决做右侧的趋势交易。而重仓者,目前杀跌已不足取了,耐心等待在反弹中减至半仓。以短线思维考量,逢低买入,快进快出,不贪为上。


布瑞提示:如果后市出现连续大涨,那么就需要密切关注大盘走势,一旦发生盘中滞涨现象,则需要及时做出减仓动作;如果后市出现小阴小阳的缓步盘升走势,那么就可以参看30分钟周期的技术指标进行买入或补仓操作,持股的时间可能会较长一些。

 

布瑞语录:应引起我们强烈关注的是,在已经开启的股指期货时代,当市场每次进入到“一边倒”的做多氛围之中,即出现大量中小资金的对手盘面前,主力资金则正好可以反向利用,轻松地进行了兑现或补仓工作。也就是说,在人气看涨的大量对手买盘出现之时进行减仓,而在人气看空的大量对手卖盘之时进行加仓。这些“期货式”的走势特征,将在以后会长期存在,对此我们还要有清醒的认识。如同布瑞在前期所阐述:市场的所有参与者,无论是空方还是多方,都将受到股指期货因素的影响,会在“对手盘”博弈下“痛苦并快乐”着。。。

 

到这里点击进去看看吧——》》》黄金·原油·外围股市实时走势大全图 (包括港股),可做实时操盘重要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