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西电的首日破发是个信号

(2010-01-29 12:46:41)
标签:

布瑞

财经

股票

经济

市场

理财

分类: 股市解析

今天沪深两市早盘受昨夜美股下跌的影响而低开,但随即在权重指标板块的集中拉抬下,又重回到了昨天的收盘点位置之上,成交量同比出现明显的20%左右的增幅,而K线形态为一个阳子母线的看涨组合。

 

盘面观察,虽然早市的低开同时使得多数个股处于下跌中,但是随着权重指标股板块的走强引领下,强势的题材个股迅速反弹拉升,一时间,凝重的空头市场氛围被打破。市场做多气氛开始活跃,量能放大是今天上午走势的基本特征。

 

昨日中国西电的盘中破发,成为近期打新一族隐去不掉的心痛。这就是说,这样的首日破发,对于目前的股市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就历史上的案例来言,曾经的中国国航在上市初期也曾一度破发,但其后的里程碑意义,最终表明了市场的一个阶段性底部。从而使得大盘走出了一路高歌猛进的反弹回升走势。或许说,中国西电的破发是个信号,就市场参与各方而言,新股上市即破发的情况也不会长久。中国西电,其未来还会出现类似当年中国国航的走势,这也还将有可能酝酿引发股市自1664点以来反弹的第三主升大浪。(第一主升大浪自1664点开始,第二调整大浪自3478点开始。)

 

而就布瑞的观察而言,从今天权重股趋于走稳的表现来看,盘中频频出现逆市放量拉升动作,主力吸筹迹象明显。权重股的企稳反弹是大盘筑底的信号,但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见底回升,关键还看多数个股的表现以及市场交投放大情况。

 

布瑞认为,市场热情的快速释放对反弹的持续性并无益处,每当大盘需要跨越的时候,主力总会在大盘指标股中出现调控迹象,即目前主力似乎希望能更健康稳健的上升。而并不愿意快速拉高指数,盘中只是稍微发力后就缓下来,以期让其它板块的轮动来推动大盘上行。

 

总体而言,目前市场人气有所提升,中小盘个股仍是市场的主要做多力量,市场再现“八二”效应,预期市场短线仍将以震荡盘升为主基调。反弹初期一般是普涨,投资者操作原则上以中线持股为主,可重点关注中期严重超跌的二三线中小市值个股的盈利机会。

 

重申周四早盘观点:

 

呵呵,到目前为止,看空的极度看空,看多的充满恐惧,各方心态的贪婪、恐惧和忍耐,也都到了极限的共振点,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重要信号。今天是外围股市的期指结算日,这也决定着前期大量的空单需要平仓,从而引发市场在超跌之后的普遍上涨。布瑞在本月17日预期的两周调整即将结束了,美股也在美联储会议声明之后止跌反弹了,中国西电也要在今天上市了,似乎一切都“很自然”地挤到了一起,不是吗?其实,从现在开始阶段性做多,市场风险已经远远小于在3300点之上。相信当我们重新做多开始盈利的时候,有不少人却又忙于解套的过程,更有些人还有忍受短期内被逼空的痛苦。

 

从近期盘面来分析,布瑞建议朋友们在大幅调整后的震荡过程中提前布局,可以积极关注以下几个板块:商业和消费、旅游和酒店板块,由于春节假期临近,黄金周效应开始有所提前表现;此外,地产板块,毕竟作为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受益板块,其市场感召力巨大,经过长时间的大幅调整后,有可能以加息为契机,迎来一波久违的短线反弹行情,可积极关注,但务必注意只是个短线行为。

 

参考布瑞在年初所写的《2010年股市展望与研判(四)》文章观点,阐述了在2010年基本面要求稳定运行的条件下,短期内的大箱体平衡市仍将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而对于本周后半段,这种多空对峙的情况仍然会继续,或者说在春节前、股指期货推出之前都很难被改变。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有一个突发事件,最终打破这个看似平衡的格局。到底是什么呢?不言而喻哦。布瑞提示,当市场再度出现大阳线或大阴线之后的当天晚上,某个消息就会自然而然地破茧而出的。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紧机会提前做好潜伏工作。

 

到这里点击进去看看吧——》》》黄金·原油·外围股市实时走势大全图 (包括港股),可做实时操盘重要参考。 

 

还是有时间看看布瑞在2008年写的《股道难》一文吧,其中的最后一句话很关键,权当股市博弈中的反思吧。

 

另外,请参考布瑞在(2009-09-14)写的中期性分析文章《在经济数据中寻找股市估值高度》,再结合目前盘面走势想想吧。 

 
对布瑞分析观点的评价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0-01-29 12:00    截止时间:2010-03-29 12: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