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量杀跌后如何寻求超跌机会

(2008-10-16 17:10:24)
标签:

地产

经济

股票

市场

文化

理财

杂谈

休闲

财经

分类: 股市解析

今日沪深两市受到昨夜美股暴跌影响,大幅低开继续维持震荡整理态势,其中沪综指一度最低探至1900点的支撑区域。个股普遍下跌,成交量维持地量水平,但尾盘成交量有放大迹象。


盘面观察,早盘在权重股板块的集体打压下大幅低开,拖累了指数重心并走低,两市个股也几乎全线飘绿,其中有色、券商、煤炭、能源板块跌幅最惨。随后因中石油、银行股等权重板块的护盘因素下,大盘在下午开盘不久曾一度反弹至1943点附近。不过,可惜的是,量能不足显示出抄底买盘实力不济,由于成交量仍未放出,市场随着外围股市的下跌而恐慌氛围加剧,在尾盘再度走软。两市股指全天的跳低震荡走势显示,盘中指数处于一种被动式震荡下跌的格局,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大部分个股基本处于一种的无理性下跌的状态。

 

外围市场能否以及何时企稳尚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我们仍应警惕其对中国股市走势的短期影响。但尽管如此,我们也到了该思考短线超跌带来“危机转化为机会”的时候了。再以过于看空的思维方式看待急跌后的市场,也许我们又会陷入惯性思维的陷阱。

 

不过机会往往在绝望中产生,市场在尾市有部分抄底盘涌入,出现了震荡企稳的迹象。投资者则需警惕市场运行风格出现切换,这种情况在前期也曾经出现过。盘中发现,二三线类蓝筹个股的抛压非常异常,都是大单子盖顶,而通过一些碎单在源源不断地在跌停板上吃货。另外,从主力在权重指标股板块的杀跌动作上分析,其操作手法一定是声东击西,目标重点仍在对二三线蓝筹个股的逢低吸纳为主。

 

总体分析,今日大盘大幅跳空向下,再次说明整个市场投资信心的极度脆弱,外围股市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对市场心理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市场或将继续出现弱势震荡运行的走势,1900点支撑在明天仍有待考验。

 

我认为,目前市场继续杀跌的力量已经开始呈现出减弱的状况,大盘未来还将以持续震荡寻求平衡支撑为主趋势。操作上,在近期连续下跌的背景下,建议投资者在行情没有真正企稳时还是应该保持谨慎观望,静待市场转机形成。仓位较重的投资者主要以持股等待反弹为主,仓轻的投资者则需要等待明天或下周一的短线超跌机会。

 

对于目前的状况,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当前的态度应是“看空而不做空”。伴随经济下行趋势确认的估值大幅下降过程已经完成,经济层面上严厉宏调政策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政策的及时转向以及超预期的放松,对于实体经济持续发展而言是一个好的信号,未来市场将进入经济下滑和救市政策博弈之间的宽幅震荡。

 

建议保持谨慎状态,风险释放后,耐心等待短线技术指标走好后再行择机、择股介入。

 

在30分钟K线图上

1、可参考实战K线葵花宝谱——高抛定式篇 ,持股等待短线的“逢高减磅”。

2、重点关注权重股板块的动作,可参考实战K线葵花宝谱——低吸定式篇再进行回补。

3、在反弹趋势确立后,可参考《实战K线葵花宝谱——追涨定式篇,对强势股进行谨慎适度的追涨。

 

股市中的烦恼每个人每天都会有股道难啊,布瑞祝朋友们万事如意!!

支持的朋友,点击这里支持一下;观点不同的朋友,点击这里反对

 

建议后市关注以下板块个股的盈利机会:

1、被错杀的基本面较好且近两年仍未分配“铁公鸡”板块;

2、受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利好的银行、地产、资源、电力等投资机会;

3、三季度业绩增长显著的化肥、化纤、化工板块个股超跌反弹机会;

4、部分存在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及其他重组板块超跌反弹的市场机会;

5、政策取向受益的农业、医药、券商板块。

 

有位博友参加了新浪征文比赛,到此寻求帮助,她期待大家参与评论并投票支持,请点击 投票

 

以下是有关股市操作技巧方面的文章,供参考。 

值分析是弱市选股最佳方法   扭转操作不顺手的被动局面   如何参与当前反弹行情的技巧

融资融券原理解析及操作思路   融资融券就是简单玩对冲   从建仓到出货的主力操盘全方案 

解析做庄的全过程(一) 解析做庄的全过程(二) 解析做庄的全过程(三) 解析股票做庄的全过程(四)

如何识别盘中的对倒  如何识别诱空  三信号判断洗盘的结束点  分析目前情形下的平台破位

根据技术信号寻找黑马  阻截式大单值得细细品味   周线四则技巧看股市涨跌   股道与诡道

盘中有效的短线指标  震荡市中的操作手法  揣摩当前市场的心理  寻找主力吸筹的蛛丝马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