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加息升值利率涨势食品价格通胀贬值央行货币美联储资本流动性过剩危机风险 |
分类: 股市解析 |
从中国央行最近的公开信息发现,当前国内的金融市场存在一系列风险隐患,包括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加剧,中长期贷款增长过快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等,威胁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尚未根本化解,金融宏观调控形势仍比较严峻,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但要改进调控的方式。
注:
现行具体的货币政策,是执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窗口指导”,合理控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保持信贷资金均衡投放。
那么,未来的货币政策是将以汇率为主,还是以利率为主呢?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
在美联储接连降息之后,央行在利率问题上变得谨慎,而试图更多的利用汇率手段,来进行货币政策调整。
看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利率政策的主次态度是否正在发生改变?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这似乎是一个异于以前的表态。
关于利率,在今年连续5次加息之后,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南非会议期间称,虽不排除继续调整利率的可能性,但央行不需要过于频繁地上调利率,他同时表示央行对当前的利率水平感到满意。
从这两个表态可以看出,在美联储连续降息之后,央行在利率问题上变得谨慎,而试图更多利用汇率手段,来进行货币政策调整,包括调控通货膨胀问题。
相信汇率会在央行今后的政策里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金公司也给出了同样的判断——进一步的货币紧缩政策将以汇率为主,利率为辅,加速人民币的升值进程。
中国央行今年已经连续5次提高利率,但这都发生在9月18日美联储降息之前。中国央行今年第五次加息是9月14日,当时距离第四次加息只间隔了25天。但在美联储降息之后,中国央行至今还没有敢再度加息,即便CPI数据继续攀升多年来的高点。
美联储降息,是通过公开市场上投放资金,压低利率来达到降低市场利率的目的,这意味着更多的流动性投放,而这些流动性是要找地方去的,会从美国流出一部分,这时候就和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有关系。
总的来看,中国央行的加息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在加息之外,央行今后将更加重视汇率政策的使用。
央行近期在人民币汇率的表述措辞上接连出现变化。先是在10月份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公告中,指出今后在汇率市场上将“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后是11月份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指出,在中国对资源性产品进口依赖程度加大的背景下,本币适度升值有利于降低以本币计价的进口成本上涨幅度。虽然这种传导会存在一定的时滞,但长期来看,名义有效汇率变化会对零售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产生明显影响。
本币升值可以改善贸易条件,升值有助抑制输入性通胀。
中金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今年10月,中国PPI价格同比涨幅进一步上升到3.2%的水平,其中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5%。可以说,近期中国PPI抬头与国际原油、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是有关的。鉴于中国的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人民币主动加速升值无疑能有效抑制这类输入通胀。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已经从去年底的7.8:1上升到目前的7.4:1左右,升值幅度接近5%,这已经比早前市场对人民币每年3%的升幅预期高出很多,市场的升值预期更加增强了。
花旗银行预期,明年汇率升值幅度将明显超过今年。今年的政策还包括出口退税的大幅度调整,这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升值要求,但明后年像出口退税这种政策调整的空间已不大了,于是,压力也就都全放到汇率的政策上了。
中金公司发布的预测认为,人民币升值速度将加快,预计今年底就将达到7.3,2008年底将达到6.79水平。
高盛中国则在本月的预测中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未来12个月将达到6.78,也就是说明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将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