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苍蝇和蜜蜂,人们早已给它们进行了道德附加,并由此而产生好恶感,苍蝇作为四害之一更是家喻户晓,写下“要做苍蝇不学蜜蜂”的标题,也许会让人笑掉大牙,不过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科学家的一个有趣试验。
他们在两玻璃瓶里各放了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几个小时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全部力量,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的方法。
如果说蜜蜂是教条型、理论型,而苍蝇则是探索型、实践型。它们从来不会认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撞的时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被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他们能从同伴身上获得灵感,合作与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共同获救。
对这个试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是“蜜蜂型”。暂且将上升到政治高度的论点搁置一旁,我们仅以生存的目光来看的话,就是要做苍蝇不学蜜蜂了。
我们曾有过生存的探讨,这个探讨是基于已发生过的事实,加以总结和论证,总为失败找理由,这多么像蜜蜂的行为,认为有光源的地方就是出口,坚信自己的经验直至壮烈牺牲为止。其实人的生存机会是不可能重复的,即使似曾相似,也不一定能按照以往的手法去做,我们只能像苍蝇那样去探索去实践,以赢得为数不多的机会。
要做苍蝇不学蜜蜂,要不断地总结探索,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生存航向。人生如战场,最忌讳的就是教条和一成不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