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善若水 ——读老子《道德经》论水

(2009-04-10 06:49:25)
标签:

文化

读书

道德经

分类: 阳光兔读书札记

    老子是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朴素辨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唯一著作《道德经》虽文字简短却精深玄妙。

    多次读《道德经》,尽管是一知半解,但每次读后都有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也许职业关系,尤其对其中有关水的论述特感兴趣。在《道德经》中,老子曾多次提到水、江海等水的意象,而重点论水就有三个段落。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八章》)”。“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最高尚的品德就应该像水一样:水具有滋养万物生长而不争的无私德行,它能赐予万物以利益,而从不与万物争利益,因而最接近于所谓的道。的确,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对于世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正是有了水的滋养,植物、动物才得以生长繁衍,世界才变得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水还作为重要的能源以水力发电形式便利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水还以千变万化的姿态,或飞泉、或小溪、或湖泊、或大海,来装点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类美的享受。可以说水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非常巨大,但是水却默默无闻的流向低处,甘愿处在一个谦卑的地位,具有至谦之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由于水的谦卑,永远往低处流,不断的汇集承接点滴水流终于变成江海,即使世界上最宽广的海洋也不会拒绝其他水流的汇入。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拥戴和支持,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包容,成就了海洋的浩瀚与伟大。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七十八章》)”。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东西。水性至柔,却无坚不摧,正所谓“天下至柔驰至坚,江流浩荡万山穿”。点滴的雨水,经过长年累月可以把一块巨石穿破,所谓“滴水石穿”;而洪水更能以排山倒海之势吞没一切,任何坚强的东西都抵挡不了。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老子就是通过对自然界的水的赞誉来宣扬为人处世之道。他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人的品格应像水那样,温柔敦顺,顺应潮流,坚韧不拔,流过山川沟壑,穿越戈壁沙漠,汇聚成汪洋大海,用生命去滋润浇灌山川万物却默默无语、与世无争。这充分反映了老子善于为下、守柔取弱的哲学思想。

    细读老子《道德经》关于水的论述,愈加使我们懂得做人就应该象水那样,忍辱负重,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努力为社会做贡献,施行至善,虽然居功至伟却仍然要保持至善至谦品行,保持谦卑的低调姿态,懂得如何养光韬晦,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守虚戒盈,甘处柔弱;同时还要善待他人,有一个宽容开阔的心胸、海纳百川的肚量,要在海纳百川中不断积累知识能量;而且通过不断的积累汇集使自己产生巨大的力量,虽外似柔顺,与世无争,却也可以做到在遇到任何困难时,坚韧不拔,无坚不摧,勇往直前,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懂得处世之道的人、一个能安生立命且大有作为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