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话故事:浪子回头郑元和

(2012-02-09 00:27:28)
标签:

诗词

郑元和

郑板桥

水浒

文化

分类: 诗词与对联

诗话故事:浪子回头郑元和

 

《水浒》第三十五回中,病大虫薛永在揭阳镇使枪棒卖药,收不到钱,宋江看不过眼,赏了五两银子,薛永为了说明这五两强似别的五十两,用了一首诗:

 

当年却笑郑元和,只向青楼买笑歌!

惯使不论家豪富,风流不在着衣多。

 

郑板桥有首【沁园春 恨】,词云: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列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教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情。

 

词中“荥阳郑,有教歌家世,乞食风情”说的也是郑元和。以下是网摘郑元和、李亚仙故事梗概:

 

 

相传无锡唐代有个状元姓郑名徽字元和,祖籍荥阳。唐天宝年间随父郑仁仰任常州刺史迁居毗陵(无锡)三皇街。郑元和少年天资聪慧,其父常以“吾家千里驹”自豪。不到二十岁就以“名列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常州地方的科举考试,取得入京会试资格。至京后误入花街柳巷结识烟花女子李娃(李亚仙),两人热恋贻误考期,所带资财耗尽,被娼家驱逐流浪街头,成为代办丧事的挽歌手。其父进京见子不肖,玷辱门庭,毒打几致于死,沦落街头为丐。李娃情深意重,寻觅得见时郑生已奄息待殁。李娃不顾鸨妈阻挠,毅然赎身与生同居,决心重塑公子。郑元和“败子回头”,终于高中“名列第一”,授成都参军之职。娃知为娼有辱官府,碍生前程,欲与元和分离。元和不允,宁不作官。与此同时,郑父移官成都府尹兼剑南采访史,李娃之节行使郑父深受感动,欣然认媳,父子和好团圆。天宝十四年“安史叛乱”,郑氏父子护驾有功,加官进爵,李娃也封为 国夫人,“生有四子皆为大官”。   

 

唐传奇《李娃传》产生以后,在后代不同的文学样式中发展演变,特别是到了元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和明传奇《绣襦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李娃故事从小说到戏曲的演变过程中,李亚仙、郑元和这两个艺术形象在不断地发生演变,而这些又和社会现实和故事本身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宋《太平广记》载有“李娃传”史实,述及郑状元告老退居故里无锡三皇街后,就在原宅第后花园旁购买“药王庙”后园地基建造“郑公祠塑荥阳公郑阁老(郑元和之父郑仁仰)像”,敬祖孝亲。“郑阁老像”于1966年“文革”时被毁;“郑公祠”原址于1994年新建无锡市总工会而被拆除;三皇街“郑氏宅第”于明末清初当时西大街老城隍庙失火,城隍神像因无置身处暂置郑公祠中;后由郑氏后裔将祖宅赠与改建“城隍庙”,至今尚存“戏台”一座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状元郑元和与 国夫人李娃殁后合葬于北塘(黄天荡畔转水河)龙船浜荷叶村上。曾传说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精通堪舆(即风水),巡视无锡至此处勘察时就地指出“荷叶不带梗,不出皇帝定出相”。嘱无锡县令筑坝造“梗”,把此处“水中荷叶”小岛改成半岛,“梗”称“亮坝”。至1925年民国时因水利航程不便发展手工造船场地所需而开坝造“亮坝桥”。唐状元坟址所在地解放初期还保留“龙船浜”、“坟脚上”的地名。那里的世居老人还能指出“唐状元坟址”和讲述“郑元和败子回头,落魄成丐中状元”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