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词、填词必备的基础知识(四)——词牌中名词简释
(2009-10-18 16:04:42)
标签:
诗词词谱词牌文化 |
分类: 诗词与对联 |
读词、填词必备的基础知识(四)
六、词牌中的一些名词简释
1、令
“令”又叫令词,是词调的一种名称。晚唐、五代的词,大多是短小的曲调,其中有些已经名为令,如《一七令》、《三字令》、《三台令》、《虞美人令》等。这个名称是从唐代文人宴会上即席填写的酒令而来。宋初,少数中调、长调的词也命名为令,如《鹊桥仙令》、《六幺令》、《百字令》等。后来成为一种短小曲调的通称,叫做“小令”。
2、子
“子”有小的意思,是词调的一种名称,如《捣练子》、《渔歌子》、《采桑子》。唐崔令钦《教坊记》载曲名二百七十八个,“其中六十五调皆以子名,显为小曲”。
3、近
“近”又叫“近拍”,是词调的一种名称,如《好事近》、《祝英台近》。“凡进词皆句短韵密而音长”,“近”是大曲中某一遍曲调的名称,是开始舞蹈之前演奏的。
以旧曲翻成新调,亦即称为近拍。
4、慢
慢即“慢词”,都是长调,如《声声慢》、《扬州慢》,《钦定词谱》说:“柳永、周邦彦做慢词,又与令词截然不同,盖调长拍缓,即古曼音之意”。
《西江月慢》、《江城子慢》、《木兰花慢》等都与令词本调“无涉”或“全异”,属于借名另创新声。
5、引
引,本来是一个琴曲名词,古代琴曲有笺篌引、走马引,见于崔豹《古今注》和吴兢《乐府占题要解》。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曰引。如王安石作《千秋岁引》,即取《千秋岁》旧曲展引之。万红友注王安石《千秋岁引》云:“荆公此词,即千秋岁调添减摊破,自成一体,其源实出于千秋岁,非与前调迥别也。”又云:“凡题有引字者,引伸之义,字数必多于前。” 徐诚庵亦云:“凡调名加引字者,引而伸之也。即添字之谓。”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形式,称为“引”或“近”。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张炎《词源》云:“美成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可知引、近、慢词到宋徽宗时代已盛行了。
6、摊破
所谓“摊破”是打开句式并可以加减字后重新断句。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便是不能改变原式的主旋律!而诗词的主旋律都是由韵脚处的句末三个字确定的,这就是说,摊破法是必须保证韵脚处句末三字的声调不变。
“引”与添字摊破,是有区别的,大致添字摊破,对原词的变化不大,区别仅在字句之间,而引则离原调较远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