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牧的《清明》诗学减字诗和诗改词
(2009-09-09 21:50:49)
标签:
诗词杜牧减字诗诗改词文化 |
分类: 诗词与对联 |
从杜牧的《清明》诗学减字诗和诗改词
古人的诗词和名句也不是一字动不得的。
传说王勃溺水而亡后,每次过往船只经过那里时,波涛汹涌,迷雾中有人高声吟诵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名句。某日,一书生乘船路过,情景依然如故。书生说,固然您这是千古名句,但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似乎可以将“共”、“与”二赘字去掉,改成“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岂不是更好?言毕,风浪顿息。
照此套路,古往今来就有了许多减字诗和诗改词。减字诗不完全是一种文字游戏,初学诗者除了能练习“炼句”和“炼字”外,也能加深对原诗的记忆和理解。诗改词一种是将原诗字不变,重新断句成长短句(一般不套词牌);一种是将原诗略微去掉几个字再改。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将王之涣《凉州词》减一个“间”字改成的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一种诗改词,主要依据原诗意,对原诗改动较大,但还能看出原诗的痕迹,有人将此归为櫽括体一类。
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新浅显,广为传颂,也入选当今很多地方的小学生语文课本。古往今来,它赢得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因此其减字诗和诗改词也很多,我搜集并补作了一些,从中可以看出减字的减法和诗改词的改法,供网友欣赏:
减字诗
六言诗
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
五言诗
其一: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其二:
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天马人龙注:“时节雨纷纷”读着有点别扭,但据说这是清朝人改的,说雨纷纷的时节自然是清明,因此清明二字可以去掉。
其三: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其四: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处,牧童指杏村。
四言诗
其一:
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其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借问牧童,酒家何处?遥指杏村。
天马人龙注:牧童和酒家顺序颠倒,但诗意未变,也是巧妙。
三言诗
其一:
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其二:
清明时,雨纷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二言诗
清明,雨纷。行人,断魂。
酒家,何处?牧童,指村。
诗改词
其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天马人龙注:此诗改词虽未忠实于原作之意,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改得很有意思,将问牧童何处有酒家,改成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意思倒挺好玩,行人本欲喝点小酒,改成找牧童借个牛看风景了?
其五:
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
天马人龙注:此词对原作改动较大,删字添字太多。有人将此词冠以《南乡子》词牌似不妥,句式与用韵与二十七字体的《南乡子》差别较大。《南乡子》二十七字体见于欧阳炯词:
如: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又如: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