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成工科学生都念错的古诗词中的字

(2008-10-31 11:59:38)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词与对联

八成工科学生都念错的古诗词中的字

 

网上偶然看到一帖:“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暴汗,俺有一半念不对的。欣慰的是第一个字“扁”俺是知道念“偏”的。

 

想起80年代末读研时,据说那时全国在校硕士生不过才3万多人(未经考证),全是人精啊!不过工科学生数学那都没得说,文学可就差不少。俺那些同学经常笑料百出的。有人把措手不及说成是“借”手不及,有人将“我以我血荐轩辕”解释成“溅他一身血”(玩命啊?!)。

 

某日,俺和同学比试《水浒》中一百单八将中的绰号谁背的多,俺是一个不拉的全部背出来的。同学不服,建议改背《水浒》中的诗词。俺先背那个宋江的反词:“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同学背那个吴用给卢俊义题的反诗:“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其中就把“扁”字念错了。俺问其“扁舟”是什么东东,答曰:扁扁的船。俺说扁念“偏”,是小的意思,一叶扁舟就是一条小船,晕!俺遭到了绝大多数的同学攻击。结果俺等一干人马挨个寝室去问,约有八成工科学生同意“扁扁的船”。气得俺第二天到图书馆借了本新华字典翻给大家看,以正视听。

 

工科学生喜欢诗词的人不少,虽然不用太咬文嚼字,但也不能差太多是不?就俺的经验而言,一般情况下不要和文科生谈诗什么的。他们和俺聊尼采、雷诺阿、贝九什么的。俺听着头晕,俺和他们就谈数字,随便出道数学题,没有一个文科生算的利索的。

 

为了避免露怯,下面这篇博文,喜欢诗词的博友们应该仔细学学的。

 

附:

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2008-09-11 12:18:21)

标签:诗词 文言 格律 声韵 徐晋如 教育   分类:人境论学

 

曾经见到一位名叫gwmwork的网友写了下帖:

 

 

1、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 李商隐 《安定城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 李白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的“扁”字应念“piān”,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不能念成“biǎn”。

 

2、令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唐 李商隐  《筹笔驿》)

这里的“令”字应念“lí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八庚韵,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3、胜

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         (南朝陈 徐陵  《侍宴》)

玉山朝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唐 杨炎    《赠元载歌妓》)

抱琴花月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    (唐 赵嘏   《听琴》)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宋 苏轼   《梨》)

这里的“胜”字应念“shē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十蒸韵。“胜”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shèng”的读音。

 

4、凭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唐 杜牧  《初冬夜饮》)

楼上有愁春不成,小桃风雪凭阑干。    (唐 唐彦谦  《春早落英》)

这里的“凭”应念“bìn”,在平水韵中属去声二十五径韵。“凭”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píng”的读音。

 

5、契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唐 独孤及  《海上寄萧立》)

这里的“契”字念“qiè”,是“久别”的意思,不能念成“qì”。

 

6、阿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唐 李商隐  《茂陵》)

这里的的“阿”字念“wù”,不能念成“ā”或“ē”。

 

7、并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唐 刘皂《旅次朔方》一说贾岛作)

这里的“并”字念“bīng”,不能念成“bìng”。

 

8、跳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 苏轼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唐 杜牧 《寄浙东韩八评事》)

这里的“跳”字念“tiáo” ,不能念成“tiào”。

 

9、潦

蝉声不断草堂静,潦水已归村路通。    (南宋 陆游 《龟堂》)

这里的“潦”字念“lǎo”,是“大雨水,雨后积水”的意思。不能念成“liáo”。

 

10、从

香云双飐玉蝉轻,侍从君王苑里行。    (唐  和凝 《宫词百首》)

这里的“从”字念“zhòng”,不能念成“cóng”。

 

11、泥

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     (唐  韩偓 《有忆》)

失却少年无觅处,泥他湖水欲何为。     (唐  白居易 《湖中自照》)

这里的“泥”字念“nì”,不能念成“ní”。

 

12、思

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         (唐  殷尧藩《过友人幽居》)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唐  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这里的“思”字念“sì”,不能念成“sī”或“si ”。

 

13、要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     (唐  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     (唐  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这里的“要”字念“yāo”,不能念成“yào”。

 

14、醒

表示醒了酒、清醒的意思念平声。如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俱浊我独清”,醒清同为平声,故可叶韵。张羽诗:晓风残月酒醒迟。这个地方的醒字只能念平声,否则就出律了。

 

15、播

播念去声,而不像今天念平声。如陈政诗:“清风久播驰”,播字位是仄声才合律。

 

16、数

表示动词的数,音“首”,上声,如清方坦庵《思归》“老妻书至劝归家,为数乡园乐事赊”。

表示屡次之意,音硕,入声。如《唐书·韩愈传》:“既高才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

 

17、那

一音挪,阳平声,如刹那: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那”音挪,故与“我”字同辙,古人均念刹挪,因是梵语音译,今天注音刹那,是错误的。又如那堪: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音耐,通奈,如纳兰词:“无那尘缘容易绝”。

 

18、治

动词治作平声,音持,如治国平天下。又如李商隐《韩碑》:“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19、浪

连绵叠字浪浪,读阳平声。如苏轼《咏史诗》: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本人诗:宜携好枕涕浪浪。又在淋浪一词中也读阳平。沧浪亦读平声。故《沧浪诗话》不能读成沧làng诗话。

 

20、漫

连绵叠字漫漫,读阳平声。如“故园东望路漫漫”。

 

21、吹

名词作去声。如玉吹、凉吹、歌吹。如“歌吹是扬州”。如念平声,便不合律。

 

22、当

当作、只当,读去声。如萧公权先生咏杨花词:人间不当花看。

 

23、看

一般读作平声。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看音刊,如果是去声,就不押韵了。

 

24、它

音拖。第三人称代词。如王国维诗:“高岸为谷谷为阿,将由人事匪有它。”阿音ē,是山阿之意,与它叶韵。

 

25、教

只读平声。

 

26、反

平反,读平声,翻案纠正。如陆游《书戒》诗:“有过尚当贳,况可使烦冤。出仕推此心,所乐在平反。”冤、反同是平声,故可叶韵。

 

27、迟

等待之意,去声。如严维《九日登高》诗:迟客高斋瞰浙江。我在高斋中等待客人,闲得无聊,所以下瞰浙江。

 

28、烧

名词读去声。如野烧、春烧、烧痕。严维《荆溪馆》诗“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烧字位只能是仄声才合律。

 

29、尚

尚书之尚,阳平声。音裳。

 

30、疏

名词,奏疏,读去声,如老杜:匡衡抗疏功名薄。

 

31、拚

动词,舍弃,音潘。如“愿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如按今音,就不押韵了。

 

31、准

名字音拙,入声。如老杜诗:高帝子孙尽龙准。

 

32、使

名词,使者,念去声。

 

33、比

皋比之比,应读平声。岑安卿诗“晓日皋比暖,薰风绛帐凉”。比字位只能是平声。

 

34、谜

谜,诗中念去声。张籍诗:“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黄滔诗:“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这两联诗中,谜字位按格律都得是仄声。

 

35、思

思在古诗文中,只要是名字或状词,都念去声,如情思、意思、弦弦掩抑声声思、春女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