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开信息中早已显示郭家学的资金困境

(2006-11-17 08:08:00)
分类: 炒股心得
公开信息中早已显示郭家学的资金困境
 
郭家学事件虽然暴露的比较突然,但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中,还是可以看出些蛛丝马迹的。因此股友们应该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F10),对于疑问较大的个股坚决不碰。
 
一、潜江制药(600568)运作的失败
 
1、2004年7月16日东盛集团以4.84元/股的价格收购潜江制药3225万股,总金额15609万元。
2、2004年9月23日因咸阳偏转担保案被北京高院司法冻结1269.8413万股。
3、2005年3月8日向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贷款,质押1955万股。此时东盛集团所持潜江制药股份只剩下一千多股了。股改时向流通股东支付的3235320股对价是由第三大股东潜江制药厂支付的。
4、2006年10月31日信息显示:因咸阳偏转案被司法冻结1269.7214万股至2007年3月28日;1955.2786万股被轮候冻结至2007年9月27日。两项共计3225万股,是东盛集团所持全部股份。
 
从潜江制药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出,东盛集团在收购潜江制药后,迅速将资金套现,致使潜江制药业绩下滑。由此可以反映出东盛集团资金的紧张。
 
此外,投资者应注意,上市公司通常都以互相担保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如果对外担保较多,一般也意味着自己也有对等的融资被对方担保。
 
二、东盛科技(600771)显示的竭泽而渔
 
1、2002年4月9日东盛集团在建行西安东大街支行贷款8000万,质押5400万股。
2、2004年6月9日东盛药业为贷款展期,再次质押1500万股给工行西安开发区支行。
3、2005年5月21日东盛药业为贷款续贷,再次质押2000万股给建行黄南洲支行。
3、此后两年中,东盛集团和东盛药业不停的将贷款展期而将股份持续质押。
3、截止到2006年5月25日信息显示,第一大股东东盛集团所持5404万股已全部质押给中行陕西省分行;第二大股东东盛药业所持4508万股质押给工行西安开发区支行1500万股、质押给建行黄南洲支行2000万股、司法冻结拍卖950万股,共计4450万股。
 
从东盛科技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出,郭家学的资金链一直绷的很紧,能够融资的股份所剩无几。
 
*从两个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郭家学的资本运作资金一直紧张。收购的潜江制药无论是作为一个新的融资平台,还是将赢利作为资金新的增长点都是失败的。
 
三、云南白药的收购
 
郭家学收购云南白药的目的也是在于融资,是指望云药集团海外整体上市后,缓解其因扩张带来的资金的压力,郭家学主导收购的这一项目也正是市场普遍对其质疑的焦点。
 
郭家学入主云药集团,代价不菲:在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7.5亿元现金出资中,含东盛4.95亿元;而且,云南省政府给郭家学的后续要价也很高:到2007年,重组后的新云药集团销售收入要达到120亿元,税收11亿元,净利润3.4亿元,否则云南省国资委将从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出资的7.5亿元现金中扣除,并重新选择合作伙伴。2003年,云药集团的实际销售收入只有30亿元,要想在2007年达到120亿元,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必须达到41.42%!从潜江制药推断郭家学的经营能力来看,要想达到云南省政府给郭家学规定的目标相当困难。
 
如果云药集团不能海外整体上市,那么郭家学的收购就是非常失败的。以2004年的数据为基础,按照股权的金字塔结构计算,东盛集团只能拥有云南白药6.38%的权益,占有云南白药净资产的4290万元,年度净利润的1093万元。就是为了这块没有品牌产权的所谓的“优质资产”,郭家学的东盛集团花了4.95亿元的代价,相当于其在云南白药的权益资产4290万元的11.61倍。对于一块没有实际控制权的资产,东盛集团付出的代价极其昂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