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子木论文 |
图书强调整体设计,这个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共识。而整体设计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对图书本身的全方位设计;二是对营销和受众的预测和策划。这两个方面都是要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比如,当接到一项图书设计任务时,无论我们是处于什么样的设计水平,都不可能直接进入图书的封面或版式设计状态,而是先要了解图书的大概内容、类别、受众群体以及出版和营销的规划,这些事情当然是出版策划人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作为图书设计师也应该了解这些情况。这样,有助于对即将成型的图书有一个形状、厚薄、分量、风格等预期的概念化形态。这个概念化的形态,可能是比较模糊的,但可以通过找类似的成品图书作为参照,或以草图的形式勾勒出一个蓝图,然后再研究和预测成型后的图书是什么样子。在写写画画中把图书的大体形状、各环节的设计元素、平面及立体的效果、读者群体的接受情况等重要因素圈点出来,然后记在心中,在后面的实际设计中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这个过程可以是很短的,花不了多少时间,但确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我们对图书设计的方向有很好的把握,也是提高成功率的有效的方法。由于电脑和先进的设计软件的飞快升级和普及,在大大提高了设计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也使设计降低了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应该引起重视。
图书的形态设计具体到实际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的开本设计与纸张选择
图书的开本设计是整体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开本的确定直接决定了图书形态的适合度和美观度,也是从平面到立体致关重要的因素。制定开本大小离不开对纸张的认识,纸张的规格和纸型决定了开本的大小。纸张是以全开为计算单位的,全开的纸张对裁后称为对开,然后依次是4开、8开、16开、32开、64开和128开等。然后可以通过全开纸张的规格尺寸除以开数就是开本的规格尺寸,一般用毫米(mm)来作为计算单位。全开的纸张裁开后是多少开就把其数字定为图书的开本名称,这是普遍采用的的方式。另外由于纸张的品种和纸型的不断增多,一些滚筒纸和特规纸也成为常用纸张,为创造更丰富的图书开本多了一些选择。如果选择滚筒纸或特规纸,就不可能按照普遍的方式来计算开本了,因此就会出现一些异型开本。比如我们选择的是720mmx980mm的纸型,开出来的16开是170mmx230mm(成品尺寸),它要比正常的普通纸开出来的尺寸大许多,我们就可以称为异型16开本。由于我们选择的纸型不同,即便开出相同数量的开数,其尺寸也是不一样的,会有大有小、有长有方等情况,因此设计开本要与纸张的选择结合起来。我们以32开为例,可以有32开、大32开、小32开和异32开之别。常用的几种纸张规格有:787mmx1092mm,850mmx1168mm,880mmx1230mm,889mmx1193mm,640mmx960mm等。
设计什么样的开本和形状,会给读者在阅读习惯和心理上有暗示作用。比如文史类的图书多以正常的32开,较厚的精装书多用16开,以体现学术的权威和价值感;生活类的图书则多用异型开本,形态可以丰富多样,以显示轻松自由的生活情趣;艺术画册类图书则多用大16开、8开或4开等,尺寸较大,形态或长或方,能够充分展示作品的整体面貌和细节,以彰显艺术的个性;儿童类的图书多以图画为主,字体一般比较大,用24开或16开则比较适合,考虑到儿童的好奇心理和阅读习惯,应该在开本和形态设计上赋予变化,用异型特别的开本。在文化生活的变化和图书发展的演进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共识的自然规律和习惯,可以根据图书类别加以区分,也可以根据读者群体的文化层次和年龄特征有所区别,这些因素应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当然,事物是发展的,也不能总是墨守成规,要潜心研究读者和市场的细微变化,不断改进和创新更成熟的设计。
现在,图书设计可选择的纸张是越来越丰富,选择什么样的纸张?或习惯用什么样的纸张?都会影响最终的印刷效果。当设计作品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时,所呈现的效果是没有质感和立体感的,当印刷在不同纸张上时,所呈现的效果则会各不相同。比如选择铜版纸印刷,其效果会与电脑显示基本接近;如果选择非纯白色的特种纸印刷时,其效果与电脑显示就会有较大的差别,最突出的是色彩变化。因此在图书设计之前,非常有必要了解和熟悉常用纸张和特种纸张的质地及色泽特点,以便在实际操作中很好的把握设计元素和设计手法的调控。
图书与读者,很多时候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关系,而且是分很多方面的,图书的形态情感和开本情感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纸张情感、价格情感、色彩情感、文字情感、分量情感等。
2、图书的装订形式
图书的装订形式是图书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会直接影响图书的形象和品质。装订虽是图书成品的最后一道工序,但应该在整体设计之前,制定或设计好采用哪种装订形式,只有这样才为后面的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比如书脊的厚度,封面勒口的大小,封面展开的总尺寸等。
图书的装订形式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外观形式,主要是由封面的制作形式来体现;二是内部形式,主要由内页的订口装订方法来体现。本节讲到的一些问题未详之处可以参照本书的开始部分。
外观形式又主要分平装、精装、线装和毛装四种:
平装/又称“简装”,是现在图书最普遍的一种装订形式,与中国古代的包背装有些相似。19世纪中后期中国在图书的装订形式上学习西方,并结合本土的图书形式加以改进而成,故又称“洋装”。它的成型主要分四个步骤:先将内页折叠后戳齐订口;再以索线或直接刷胶的办法使内页订口紧密粘连;然后将护封与内页订口(书脊)处粘连在一起;最后护封与内页一同裁切齐整三面书口即可。护封用纸一般采用比较常见的铜版纸或特种纸;内页用纸一般比较普通,可选择的品种范围广,如果是彩色印刷应当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的铜版纸或胶版纸等。随着环保的要求,越来越多地采用绿色再生纸已成为一种趋势。平装书大多只有一个护封,但也有另外再加个护封的,可根据图书风格而定。如果是双护封的图书,以内护封的设计为主的,外护封则要设计简约,或摸切镂空出一个图形,以露出内护封的主题书名或画面,再或者是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特种纸,;以外护封作为主要设计的,内护封的设计也要相对简约大方一些,或仅印书名、图案,或者没有任何设计元素,只是选择一种色纸均可。以增加图书的层次感和趣味性。平装书的制作一般比较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定价也比较低,适宜大众普及性读物。
精装/精装书有内外两个护封,也有没有外护封的情况。内护封用纸一般比较厚重,常用的有厚纸板裱糊纸、布、绢、绒、皮革等,还有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特殊材料。与内页的粘连相对比较复杂,一般需要在订口处先粘一条麻布类的材料,以便与封面能够紧密粘连。精装书需要有前后环衬,它是护封与内页前后面相粘连的部分。精装书的特点是厚重挺拔,封面尺寸会比内页大出一些,以方便翻阅和保护内页。外护封用纸一般采用相对比较薄的铜版纸或特种纸;内页用纸一般比较仔细,适合用比较好的纸张,有利于长期翻阅和保存。精装书的书脊装订又有圆脊和平脊两种形式:圆脊多用于较厚的书,更有利于保护图书;平脊多用于相对较薄的图书。由于精装书的用料和制作比较特殊和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定价也较高。适用于工具书和重要的文集类图书等。另外还有一种叫做“软精装”的装订形式,护封的用料比较柔软而薄,省去了硬质材料,制作方法基本与精装书一样。软精装一般不需要外护封。它既有精装书的特征和品质,又使阅读和携带更加方便,适用于生活、励志、工具类等图书。
线装/在本书的开始已经介绍过了这种古老传统的装订形式,此不再细说。要补充的是,虽然现在图书装订已经进入了一个生产现代化的时代,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保留和延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工艺,现在还有有以传统的线装形式出版的图书,这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传统的线装方法并没有结束它的命运,设计师应该将它继续提高和创新,《意匠文字》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特点是集中了最优秀的文化内涵,许多以文化古籍出版单位还热衷于此,可见其魅力所在。线装书适用于传统经典文史、古籍复制、篆刻作品、古典礼品、个性文化等。
册页装/又称“折页装”,它的形式类似前面讲到的“经折装”,在古装戏中看到的奏折之类的东西就是指它。它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适用于页数较少的书画、篆刻等艺术类图书。现在的图书已经很少使用这种形式了,但对于我们进行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仍有指导意义。
毛装/又称“毛边装”,毛装书主要是表现在外观上,严格意义上讲它只是平装或精装的一种变化。毛装的具体做法是图书装订完后不再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的裁切,保留书口的原始现状,故称毛边。毛装在纸张选择、印刷和折叠时有着比较严格要求。最流行的时期是在20世纪初中期,鲁迅先生的书籍多为毛装,他还自称“毛边党”。毛装书是充分利用了纸张的边缘不被浪费,使版面更加开阔自然,增加了原始的自然意趣和阅读的舒展感受,阅读时边看边裁,颇有意思。这种形式到了20世纪后期逐步减少,制作工艺也已基本失传。现在图书出版时,也有一些作者在裁切前留出几本,以作纪念。但由于现在的图书对纸张的应用计算不精,书口纸边忽大忽小,实不美观。它的传统工艺虽然失传了,但仍然可以在创新设计上有所发展,以丰富图书的装订形式。
平装和精装是常用的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可以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或变化更多的形式。下面介绍几种比较特别的装订形式:
单脊双面翻/就是把两本不同内容的图书或同一图书的两个部分(如上下卷)两面(背对背)装订在一起,用同一个护封与其粘连在一起,形成两个封面,没有了封底,一个版权书号。其装订方法除了内页要双面对调以外,其他没什么变化。比如两本书合为一本的《感悟父爱》和《感悟母爱》。
双脊单面翻/就是把图书内页分成两部分,由完整的一个护封与其相粘连后,形成连在一起的两本书,具体的方法是,上一本书的封底与下一本书的封面相连接。
双脊双面翻/具体的方法与双脊单面翻基本一样,不同的是一本书的封底与另一本书的封底相连接。
它的特点是强调设计效果的趣味性,降低了成本。在策划选题时要注意具备两部书稿最大化的共性。适用于生活、社科类等图书。
内部形式的装订方法主要有:
索线订/索线订有内索和外索两种方法:内索是在印张纸折叠后的帖缝中间用线穿订,然后再与所有的帖子索连在一起,戳齐订口刷上胶后再与封面粘贴即可。精装书和较厚的平装书均可以使用此方法。特点是便于经常翻阅,而不容易开列。外索就像缝纫机为衣服索边那样,索线的位置在内页订口到书面大约半公分处,然后将护封粘贴上去。它的特点是牢固耐用。适用于比较薄的图书,但现在也已经很少采用这种方法了。
胶订/是近十几年来普遍使用的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它完是用装订机器代替手工的现代化生产形式,戳齐书口后的内页由机器传输带送至裁切处,裁切成即齐整又有凸凹不平的书口,随后自动涂刷专用书胶,最后再与护封粘贴,这是一个流水线式的装订过程。它的特点是生产速度快,工艺较简单,成本也较低,但翻阅时间久了容易开列。适用于相对较薄的平装书。
骑马订/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装订方法,它只需在内页和封面的折扣处订上几颗铁丝钉即可,书脊没有面。特点是工艺简单,经济实用,缺点是时间久了铁钉容易生锈,而使书页脱落,现在多采用不锈钢钉,解决了生锈的问题。适用于较薄的图书和期刊等。
竹简木牍/是中国古老的一种书籍装订形式,现在已经极少用了,用也是以机器代替了手工,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像是一种工艺品。
文章引用自:http://www.zmsxs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