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服饰艺术
(2011-06-06 22:55:5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服饰文化 |
课程主要内容:宋代的服饰艺术
难
重点:染织 服饰
宋太祖是通过兵变夺取后周政权的,在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总结历史教训,番镇割据、军阀混战都是武夫惹的祸,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态度或曰“文治”的国策。削弱地方军权,集中政权和军权于中央,由皇帝直接调度,使“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结果导致军队战斗力的丧失,造成了宋代对外屈辱偏安的局面。一手防止兵祸,一手加强封建礼教,“守内”的目的达到了,维护了较长期的社会稳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快速发展。大力提倡科举,几乎完全取消门第等级制度,而以考试录取官员,多时一年取士800余人。教育的相对普及使社会文明大大提高,包拯的执法就是一个例子;四大发明有三项都产生在宋代,可以说,宋代国内经济文化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最高度的繁荣。这是宋代设计艺术发展嬗变的背景。
“文治”的国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士人阶层,宋代的主流文化是士人文化。要理解宋代的文化,就要理解文人的性格,他们的追求不仅表现在可以产生科学技术,而且改造着美学。士人的文化根基于释道儒,在心理需求上,他们关注天道自然即“形而上者”的哲学冲动往往甚于对政治人事的热中,在释道儒的资源里,更倾向于道。由这样的士人主导的宋代儒学与汉代由统治者主导的儒学不同,在自然法则与社会人事的关系上,宋儒立足于前者,善以自然法则来解释社会人事,而不是相反,更具有“道”的气质,故又称为“道学”。
[]刘家功夫针铺广告
--宋代城市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商业设计,如幌子、招牌、商标、店堂陈列、门面装潢等商业促销活动。据专家考证,此“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
[]宋版书
--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印刷设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书页的边栏界行从宋代开始,因为页内内容可以更换,一个边栏界行可以重复使用,成为整本书芯装祯的“主题”,端庄大方,规整统一。
一、自然洒脱的染织设计
宋代官方重视染织生产,染织管理机构就设有文思院、绫锦院、裁造院、文绣院等,在各丝织产地还有派出机构;民间遍布作坊和家庭织机,有“千室夜机鸣”的盛况。北方由于连年战祸,丝织中心在南方,尤其是杭州是丝织业和产品的集散中心。
1.织品设计
与瓷器一样,宋代染织设计强调工艺和质地的美,主要品种有:
锦 宋锦风格洒脱、自然,颇多创新,纹样不仅有几何形组织,而且出现自由化的图案,最典型的是“落花流水纹”,采用单朵或折枝形式的梅花或桃花与水波浪花纹组合,花朵似随意洒落,付诸流水,表现出“花落水流红”的意境。遍地纹锦色彩绚丽。据《梦梁录》记,南宋有绒背锦、起花鹿锦、闪褐锦、间道锦、织金锦等名品。
绮:《六书.古文?》〉:“织素为文曰绮”,即素地上显出花纹,其地纹为斜纹,宋时织出两色的绮,华丽仅次于锦。
纱:轻薄透明,用绞经方法组织,使经纬线不易滑动。宋代出现了一种花纱,地是纱的组织,花纹为平织,使花纹浮现,并显出光泽。
罗:宋代最流行品种,有“宋罗”之称。织出“纠经”,有针织品的效果。多用双菱纹,用粗细不同的线条,形成明暗层次。
绢:平织,经纬线密度大致相等。宋代绘画艺术发达,书画家弃纸用绢,用量也很大。院绢重厚细密,独绫绢纤细匀薄,都是上好的画材。
绫: 斜纹织物,有素绫、花绫两大类,宋代绫的花色增多,全国有近百种,除服用外,还用于书画装裱。
绸:是由废茧蚕丝制成的平纹织物,宋代出现了用精练丝制造的平纹地上起本色花的暗花绸。
总之,织品是宋代设计创新的要点之一。注意织品品质,必定注意加工技术,达到技术与艺术效果的统一,宋代注意对线加拈产生皱纹的变化,取得不同的表面效果并应用碾轨整理加工,使织物达到光平洁满的效果。
2.纹样设计
宋代的纹样风格与唐代截然不同,以自然清淡和端庄淑秀为特色。反映宋代文化寄情于自然,强调平淡天然之美,追求个人内心自由的精神。宋代服饰纹样受画院写生花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对明清时期的影响非常明显,无论从题材到造型手法,几乎都形成了一种程式。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花纹有组合型几何纹的八搭晕、六搭晕、盘毯等;几何填花的葵花、簇四金雕,大窠马打毯,雪花毯路、双窠云雁等;器物题材的天下乐(灯笼锦,是文彦博在成都为谄媚仁宗张贵妃而创制);人物题材的宜男百花等;穿枝花鸟题材的真红穿花凤、真红大百花孔雀、青绿瑞草云鹤等;花卉题材的如意牡丹、芙蓉、重莲、真红樱桃、真红水林檎等;动物题材的狮子、云雁、天马、金鱼、鸂鶒、翔鸾等;几何纹的龟纹、曲水、回纹、方胜、波纹、柿蒂、枣花等。
3.缂丝
缂丝,又名刻丝,是一种新兴织品,纬线根据图案需要织入,即“通经断纬”织法,主要用来织书画作品,细腻写实,一如描画,北宋时主要产地在河北定州,南宋时以云间(松江)为中心,出现了朱克柔、沈子蕃、吴煦等名家。
4.刺绣
宋代刺绣工艺已经高度发展,如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衣服,一般都用刺绣花边缘边。题材以写生花卉为主,并将一年四季的各种花卉组合成“一年景”的花饰,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宋代刺绣针法精细,用色典雅,平面设计向绘画化发展,后来终成为画绣。《筠清轩密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 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妾妾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具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
[]球路双鸟纹锦 宋代
[]缠枝牡丹花罗 宋代
[]芙蓉山茶花绫 宋代
[]折枝花卉纹奇 宋代
[]梅花万字方胜纹 宋代
[]缠枝牡丹花纹
[]宋代杂宝折枝纹
[]缂丝莲塘乳鸭图 朱克柔
[]刺绣佛像 宋代
二、服饰
宋代加强了封建礼教,重视官服制度,聂崇义的《三礼图》以考古的兴趣,对古代服制礼仪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图示,经皇帝钦定,成为后来礼服制度的依据。最受封建礼教的压迫的是妇女,五代出现的妇女缠足陋俗在宋代推广,服饰形象一改前朝之性感开放、雍容丰美的挺健姿态,缠足使妇女生理形态畸形化,服饰形象渐趋保守收敛,端庄秀雅。而文人地位的提高使文人服饰穿出一派潇洒风度。
1.官服制度
礼服制度分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祭服有大裘冕、兖冕、棉、毛冕、希棉、玄冕;仅次于冕服的通天冠服,远游冠服。朝服绯色罗袍裙、白色罗中单、束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敝膝,方心曲领,白绫袜黑皮履,戴进贤冠、貂蝉冠或獬豹冠,并在冠后簪白笔,手执勿板,六品以上官员挂玉剑、玉佩,另在腰旁挂锦绶,用不同花纹做官品区别。公服,即常服,基本同唐代,幞头袍衫,服色制度亦同,绯紫为贵,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
幞头的变化,唐代软脚幞头被改成了幞头帽子,内衬木骨,外罩漆纱,方挺平整,脱戴方便。幞脚有多种,《梦溪笔谈》:“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 幞脚用竹木或铁为骨,外裱纱,涂黑漆。
2. 文人衣装
宋代崇尚自然,徽宗有“
3.妇女服饰
妇女受封建礼教的束搏,服饰总体上变得保守收敛,这个高度繁荣的社会让女性对服饰的追求转向端庄秀雅。主要款式及特点:
襦、袄 宋代妇女的襦、袄,都较短小,颜色以红、紫为主,黄者次之,质地有锦、罗或加刺绣。常与裙子相配套。
衫 宋代妇女的一般上衣,质地常用罗。
褙子 又名绰子,宋代男子从皇帝,官吏、士人、商贾、仪卫等、妇女从后、妃、公主到一般妇女都穿。但男子一般把褙子当做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而妇女则可以当做常服(公服)及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来穿。褙子虽则是隋唐时期就已流行的服装,但隋唐时期的褙子袖子是半节的,衣身不长。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这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可是宋代的褙子并不用它系结,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意义是模仿古代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穿褙子时,在腰间用勒帛系住。宋代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斜领和盘领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妇女都穿直领对襟式。关于褙子的名称,宋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褙子本是婢妾之服,因为婢妾一般都侍立于主妇的背后,故称褙子。有身份的主妇则穿大袖衣。婢妾穿腋下开胯的衣服,行走也较方便。宋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后来加长,发展为袖大于衫、长与裙齐的标准格式。
半臂、背心、裲裆 半袖长衣,为隋唐以来的传统服装,宋代男女均穿用。半臂缺袖即为背心,宋代杭州人又称背褡。背心短的称为裲裆。男女均穿。
对襟旋袄 对襟,长过膝下,窄袖,袖不过肘,比男子穿的旋袄长。
围腰 宋代妇女常在腰间围一幅围腰,色彩以鹅黄为尚,称"腰上黄"。形式与男武士所着捍腰有相近之处。
抹胸、裹肚 都是贴身的内衣。
裙 宋代裙子有6幅、8幅、12幅,多褶裥。还有一种前后开胯的裙式,称为旋裙。裙子的纹饰,或作彩绘,或作染缬,或作销金刺绣,或缀真珠为饰。色彩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为贵,红色则为歌舞伎乐所穿,以石榴裙最为鲜丽,多为诗人吟诵。青、绿色裙多为老年妇女或农村妇女所穿。
裤、裈(裩) 宋代由于家具的发展,太师椅、椅子、凳子、梳妆台等的使用,人们从过去坐席、坐榻演变到垂足而坐,出门则由乘马、乘轿发展到乘牛车、独轮车、串车、太平车、平头车,轿子也由大轿发展到不垂帘幕的小轿,生活的节奏比已往更快了,在服装款式方面的反映便是裤子造型的改变。古代裤子没有裤裆,有裆的是小短裤叫做裈;这两种裤按封建伦理观念女子是不能穿了露在外面的。宋代上层社会的妇女穿裤子,外面要用长裙掩盖,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裤脚外侧缝不加缝缀的开片裤,就是穿在长裙里面的裤子。次等的女妓穿衫子,着有裆裤而不系裙,这种裤子在使用功能上是一大进步[2]。
[]通天冠服--《历代帝王图》中戴通天冠的宋宣宗
[]貂蝉冠和方心曲领--南京博物院藏范仲淹像
[]宋代幞头
[]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维摩诘穿道衣,戴巾。
[]鹤--徽宗《听琴图》中的人物,穿鹤壁,戴玉冠。
[]宋人闲居服式—刘松年《会昌九老图》,人物服饰为宋人野老闲居服式,戴高装巾子,着右衽广袖袍。
[]对襟旋袄与长裙
[]褙子
[]大袖衫
术语概念
宋罗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道法自然”是宋代设计的理念和品质特性?
2.总结宋代服装的特点。
阅读参考
[1] 中国艺术与文明史
[2] 中国服装史
[3] 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158-159
课外活动
参观杭州丝绸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