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冶池(图文)

(2009-11-05 22:30:05)
标签:

福州

欧冶池

历史

照片

江南客博客

旅游

分类: 〈行走风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欧冶池旁,一位老人家在打太极拳。

 

我是被长长的旧梦催去的。

 

我是被久久的思念牵去的。

 

在我漂泊的记忆里,永远有着一个故乡的不会褪色的梦。

 

在我游子的情怀里,永远有着一种对福州山水难舍的牵挂。

 

清晨,沿着中山路漫步。中山纪念堂,庄严肃穆;而一旁的三山舞厅,笙歌不断。

 

我敲响了一个机关宿舍的大门,为得是还一个宿愿,见一下仰慕已久的欧冶池。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古榕掩映下的欧冶池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池旁古榕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剑光亭          

 

欧冶池,穿透千年风烟,古榕不凋、繁花拥翠,存留至今实属不易。四周高楼林立,一泓三亩见方的秋水,静静地卧着。池塘边际是一条石彻的小径,我慢慢走着,仿佛在印证几十年的梦想,仿佛在寻觅心中失落中的幽景。足蹈着初秋尚未被白露染的绿茵,有亭翼然,曰“剑光亭”,摸了一个石鼓坐下,面朝池塘。榕荫重重,水如碧玉,微风吹拂,一池涟漪。啊,这就是故乡一个古迹,一道“夕阳仙观孤钟杳,夜雨欧池古剑鸣”的胜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池中落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池边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从喜雨轩向外望的欧冶池景色。 

 

步上曲桥,又见池北一阁,名为“喜雨轩”。屋脊雕刻精细,阁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阁前砌有月台,护以石栏。轩前有两方石碑,一刻“欧冶子铸剑古迹”,一刻“欧冶池”。碑文记载:欧冶池,俗称剑池。相传为春秋时越王允常聘欧冶子铸剑处。唐元和年间置剑院,浚池时出土有铜刀、刀环等遗物。宋郡守陈师孟建欧冶亭,并作“欧冶亭”序。这些亭阁石刻,已非旧物。而池的另一角,有块断石再接的古碑,满目沧桑,碑高近2米,下有基石,应是原物,特别吸引人。上书“三皇庙五龙堂欧冶官地”,是元朝泰定5年(1328年)立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古石碑 

 

 我在碑前驻足良久,仔细辨认,而后回望雾霭渐消的明媚。

 

古碑苍老,静静地耸立,犹如一个岁月的精灵,在沉思。

 

眼前这树、这亭、这碑、这池,让人凝视,就像凝视历史。

 

心底油然而生时代变迁的沉重,引发了对远古悲凉的遐想……

 

搜索记忆,是传说、是史册、是歌谣、是诗集,还是冥冥的梦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画舫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长在石栏杆中的绿草。  

 

    春秋时期越王允常是勾践的父亲,请来了铸剑鼻祖欧冶子在这一带铸剑,于是有了冶山、有了欧冶池。在叮咚的铁锤声中诞生的神话般宝剑,不知是否有纯钧、湛卢、豪曹、盘郢、鱼肠、钜阙……?尔后有多少历史的悲喜剧从此演绎。

 

     公元前的故事是传说也是史实。不知何故,历史却在这里遗落。千余年之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僧惟干浚池,得铜刀剑环数枚送武库。当时冶灶犹在竹林间者”。说明这里的确是古代铸剑的遗址。

 

      宋熙宁元年(1068年),程师孟到福州当知州。翌年,主持修复子城。在子城东北部,灌木杂丛中,发现已淤废的“欧冶池”。进行了浚疏,并在池边建了欧冶亭,在《欧治亭序》中,他这样描述:“……于是亭阁其上,浮以画舫,可燕可游,州人士女,遂为胜概”。无疑欧冶池已成福州的一个胜景。

 

     宋状元黄裳有《欧冶池》诗句:“人随梦电几回见,剑逐云雷何处寻?惟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陈襄诗:“荔子园林海日边,幽亭更在碧云颠。江山旧是无诸国,楼殿今为极乐天”。令人神往。

 

     元代,欧冶池景区又建了三皇庙、五龙堂。元泰定五年(1328年)特别在池畔立石碑,刻有“三皇庙五龙堂欧冶池官地”字样,将景区收归官产,加以保护。其时池周围有数里,池畔建有利泽庙、剑池院、欧冶亭等。

 

     明张时彻也有《宴集剑池》诗云:“石径缘青嶂,朱筵敞翠微。采莲牵水荇,移舫乱云衣”。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欧冶亭被镇守太监卢胜,移至欧冶池的西边,不久被毁。到明弘治年间,由于不断被附近民居侵蚀,且年久失修,欧冶池严重淤塞,仅剩下半亩大小的废池,而且被圈进福州贡院的范围。

 

     清道光八年(1828年)官府购回民居,重新清浚,池面大大扩展。光绪十八年(1892年),立了“欧冶子铸剑古迹”碑。此碑和后来出土的刻着“剑池”两字的古石碑,据说保存在于山碑廊,我未亲见。

 

     民国时期(1932年)再度修复欧冶亭、喜雨堂、剑池院等。

 

     1983年,重新清理,疏通水源,池内泉眼重涌,又在池岸砌石,在池上建八角剑光亭,池北建石舫、池心亭、喜雨轩等仿古建筑,轩前砌有月台,护池石栏杆,还有曲桥通剑光亭。同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轩中练拳的老人。

 

    

    2000多年来,福州风尘仆仆一路走来。朝代更迭,治乱交错,战乱频仍,风雨兵燹。多少珍宝失落,多少城池颓圮,多少故事尘封。而作为有史记载的福州第一古迹欧冶池却能在兴废之间,较好地保存着,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值得庆幸。在我凝神沉思时,朝阳已经升起,池畔古亭小径,沐着阳光。因是周日,小区内晨起的居民并不多,三三两两。斑驳的树影遮着我,遮住我的身影,但却遮不住我的沉思:欧冶池这福州城内一道胜景,我想不能这样被囚在这机关宿舍的院内,成了“私家园囿”。吁请有关部门能尽快还景与民,如能与周边的冶山古迹一起规划,则功莫大焉。让更多的人,能在此面对福州的历史,欣赏福州的美景。(本博文全文摘自中国树新浪博客)

 

江南客博客中有关福州其它历史文化遗迹的博文:

  

   从贡院到中山堂(图文) 欧冶池(图文)

欧冶池(图文) 遗落在民间的建筑瑰宝(图文) 欧冶池(图文)

   冶山(组图)

   林则徐出生地(组图) 欧冶池(图文)    

    屏山(镇海楼)

    闽安古镇 

    南后街纪事(四) 欧冶池(图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