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4ab7a19cx7a725cc8ad54&690
我居住的小区门口老了一位老人,其子女请来弹四郎,鼓乐嚣天地办了一场丧事,整个街头陪着闹腾了一夜。有人说热闹,却也有人不屑,因为街坊都知道,老人生前并不被子女厚待,过得比较凄凉。这位老人,养育有一儿两女。儿子在外地工作,据说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一年到头,很少回长沙看望母亲。两个女儿在长沙各自有家,平时也很少过来看望,老人经常在闲扯中说儿女不来看她,也很少打电话,自己明明有儿有女的,也被看做是“孤寡老人”。老人生病的那回,都是街坊送去医院的,打电话喊她们过来照顾,均以忙为理由,竟然在母亲住院的一个月里,没有出现过一次。老人去世那天,有人批评她们亲情冷漠,她们分辩说:“我们每个月都给了钱的”。我们不知,这位自称“孤寡”的老人,每个月接到儿女寄来的钱时,心里有温暖的感觉,还是有无奈的期待。
两个星期前,我回湘乡老家,也见证了另一场丧事,其子女们为了风光,花一万元购买烟花鞭炮,燃放了一整夜,那个壮观呀,足已载进村史。但乡邻们依然不买账,因为老人生前并没有得到子女们的孝心。这位老人,名下有五个儿女,13个孙辈。但老人一直住在山上两间破旧的屋子里,日常生活都是靠自己。据说有一回,为了挑一担水,跌倒在水塘边,差点淹死。那么多的儿女孙辈,就没人想到要把老人接到家里去住,或是采取一种轮流赡养的方式,照顾年迈不便的老人。
城市版和乡村版的丧事就这样款曲相通,老人一逝世,儿女均不惜重金大肆操办丧事,彰显孝心。原来,这些后辈的孝心,只在老人们“终于”离开这个世界后,才浪子回头一“孝”,把老人尸体当道具,把丧事当秀场,最后博取一“孝”。如果真的有孝心,何不在老人生前贡献?
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大家是忙碌,也许不能做到日常侍奉老人,我们可能在物质上能够充分表达孝心,但我们“尽”孝了吗?纵然有儿女,也是“孤寡”,这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实,令我们尴尬不已。
你有工作你忙不是你的错。
你有自己的小家你不能顾全大家不是你的错。
你能物质赡养长辈以尽孝更不是你的错。
错就错在,你不知精神的孝道更加稀缺,亲情是需要用言语和手心来温暖的,夕阳的心情,更加渴望心灵的抚慰。请常回家看看吧,请常电话问候吧,只能这样,我们尽了孝而依然不孝的尴尬才会少一点。
http://s6/middle/4ab7a19cxc877a1b3bba5&690
(图片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