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参加评图有感

标签:
杂谈教育 |
分类: CC。L.A.。 |
6月21日参加了大三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计大组总评。本来就打算写一个小总结,但是事情一多就拖拉了。但是前前后后知道了一些事情后,就觉得不得不赶紧把这篇写出来。希望能做一个反思,同学和我们。虽然我不是此次的任课教师,只是应邀参加大组评图而已,但是全系同体,所谈所想并不针对个人,更不针对任课教师。
这次的作业工作量:4.3公顷的社区公园,做了现状分析,平立剖透+竖向设计+种植设计,模型。
总体来说工作量较大。而且是第一次组织这种大组评图的活动,系里的大咖全数出动,阵势很大,但是现场的表现并不如我们所期待的。
开始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同学们对评图一点都不兴奋,专业教室也没有布置好,懒洋洋的。总以为SHOW自己的作品是一件很high的事情。但是好像同学们并不领情。怨声载道。大概觉得老师为何多此一举。这里也体现出来我们学校的专业学习气氛,真的很薄弱。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总觉得把图纸挂到墙上,自己在上面讲图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变成了负担?!反思,责任在老师。如何养成专业的态度,太重要了!
事后,和同学了解,他们说直到早上才知道整个流程,之前并没有太明白。这也让我反思,一次活动前期组织很重要,更要在学期一开始就告知整个课程的安排和走向。在大组评图之前,必然要做多次的小组评图,以让学生明白整个模式和流程。另外场地的布置和安排也要让学生介入,否则,评图似乎变成了老师的事情。当然,这次学生们画图画到评图前的情况,也让这种前期布置的参与变得不可能了。所以,给我的提示是,以后要将DEADLINE提前于评图时间。如此重要的大组评图,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的参与感很重要!
另外就是对于学生尊师重道的感慨。大概也是因为参与得太少,包括毕业答辩的时候,学生都不会想到班级要准备一些什么。想起参加文化大学的大组评图,学生过来问老师您要喝点什么。郭主任介绍说文大的传统就是大组评图的时候班级会成立基金,作为当天老师们饮料茶点的经费。郭主任说,这是感恩。反思,这也是要慢慢教的。
好了,切入专业部分,想说说总体的感受:暴露出来的问题,让人既震惊又紧迫。这也是为什么各位老师在结束的时候,顾不上吃饭就展开了讨论。我在此,只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制图不规范。这个大概是最致命的吧。作为专业科班,作图不专业不规范,真的可以撞墙去了。但是,不怪学生,他们这届的制图不是本专业的老师教的。这也体现出,我们争取到本专业教师制图课的授课权的重要性。
2、图面表达需提高。分析图怎么画,鸟瞰图怎么画,水彩渲染平面怎么弄。设计初步以及先修课程的内容怎么运用到具体设计中,这也是那天老师们讨论的重点。还有就是仿宋字。。
3、基地分析空而泛。(1)基地与周边的道路、交通设施、建筑、社区出入口等的关系,基地在区域中的位置及情况,等等很少考虑到。(2)在规划红线内的分析又不深入,现状植被,地形,土壤,水文,可利用的优势等等都可以做分析。(3)分析与设计没有联系。例如有同学说她做的是生态主题,于是我问基地现有的树林你怎么处理呢?她说没考虑它。反观她的现状分析,根本也没有对现有的植被进行分析。再例如有同学现状分析做了非常多,但是最后并没有落到他的设计中。当然,这个部分是要跟指导教师反复探讨的,如何形态化。
4、设计对象不明确,无主题。很多同学对为什么要做这块地,要做一块怎样的地,没有想法。这又反过来和第2个有关系,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这个区域的问题,或者需要通过景观设计来改善或提升的问题。所以,在点评的时候,我有提醒同学们说,可以查查看这块地方过去是否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例如曾经被淹水过很多次,那是不是可以做城市的集水区?例如周边群众曾投诉缺少公共活动场地,那是不是要在设计中考虑这个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甚至可以跟很多现在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例如社区参与,城市农业,雨水花园等等等。体现出我们同学们知识面不够开阔。
5、对设计规范的漠视。社区公园有哪些功能要求?要有哪些设施?……有些同学的设计相当随心所欲。用地平衡也没有计算。篮球场地朝向和尺寸等。甚至很多人连规划红线跟旁边道路红线的关系都没搞清楚。晕。指导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强调。
6、形式设计单一。一张图一条路7个圆。。。。没啥好说的了。从概念到形式那本书拿来抄一百遍。大概能跟香菱一样~~
7、种植设计无章法。其实关于种植空间的塑造在园林艺术园林课里都讲过,什么密不容针,宽可走马,什么列植,群植,孤植,什么对景、障景,大家都懂,但是画图的时候就忘记了。。。植物大家不会不认识,因为之前已经学过园林植物了。植栽设计重点和本质还是在于“设计”。暂且不论具体的植物配置,但是在某个区域,你要通过植物塑造一个怎样的环境,为什么要这么做,却考虑得少之又少。忽视设计的基础原则。另外,会忘记对前期课程的学习知识的运用。相信很多设计原理,大家是知道的,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忽视了。指导老师在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和引导。另外,个人看法是在这个阶段,是否不具体到植物个体种类,而是以大类型,来做分区的植物景观规划,在个别详细设计节点中进行植物配置的。这个还有待探讨
http://s8/bmiddle/001mPJczgy6TibpfJhd97&690
8、尺度感出错。这个问题很致命。但是出现的同学不多。同学没有概念4公顷是一个怎样的尺度,不知道表达到1:500的图上的尺度是怎样。反思,可能这个面积作为第二个规划设计的课程设计来说是否太大从而难以掌控?再反之,也因为尺度和比例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思考植物所塑造的空间,这也是问题之一。
9、另一个大概是思维的问题——是否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由人及己(推己及人之反向)。这也是很多老师发现的共同问题:在讲评的时候,有时老师发现了共同的问题,于是一起说了,但是同学们会觉得,这没有单独对我说就不是我的问题。所以,同样的问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还有同样这种思维也影响到先修课程的知识点的运用,似乎不能很好的延续。这方面,我前面说了需要指导教师的引导。
还有什么,我想起来再慢慢补充。
但是我很赞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老师已经不是高中时代那种,我把书单列个你,我把讲座通知告诉你,但是我不可能还求着你说,去吧,去看书呀,然后还要检查你看没看;来吧,来听讲座呀,然后还要看你乐不乐意。
还有那种,老师就是要围着我宠着我的那种心态;老师说一句,他可以回十句;对老师及其不尊敬的。我只想说,你是怎样一颗心,那你看到的世界就如你一样。
有同学认为老师怎么老是挑毛病,都不肯定。这个方面我们是要注意,怎么的也要先表扬。但是大概是接到了太多负面之气,例如之前什么“拉你陪葬啊,去死啊,有病啊。。。。”之类的,不一而足。所以,同学们的反应算是警钟吧。
通篇通篇,我想说的都是态度。老师的评图客观实际,就图论图,没有任何人身攻击。但是反观同学们的言论之中,为师心寒一点不为过。但是这个社会,对的永远是学生,不是吗?
那天我们不仅批评了你们,也批评了我们自己,反思你们出现这些设计问题的原因,反思我们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只是你们看不到也不愿去看。
你们是否能反思,对待老师指出的问题,你是作何态度?还是那句话,怎样的心就看到怎样的世界。
只望同学们能如上善之水,静水流深。
每一次的评图,都是一次成长。学习的态度很重要。也希望同学们能平衡好心态。老师们跟你们没仇没怨,没有人要害你们,相反,爱你们都来不及,急切切的想让你们更好,为你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凡事非一夕所成。大家互相体谅。别动不动就说人有病。谢谢!末了,大咖们的总结(我去掉了,免得词不达意,让人误会,让别人背黑锅。总之是好话,觉得有可塑之才,数量还不小,至于你觉得是不是说你,那你就拿出行动来证明,不就好了吗?)
还有一些细节的问题补充:
1、考虑到BMP's的功能,但是在整体的地形设计上,水位线设计上没有加以考虑。在初期,我觉得可以设计得不是太细,但是要考虑到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所能掌握的方法。
2、设计上还是有很多形式上的东西,例如星光广场就做成五角星形的,月光广场就是个弯月形。这种具象的形式,没有必要。
3、看遍全班,没有一个人做了用地平衡表。所以大家在问,我的铺装面积会不会太多的时候,我回答说,你算算啊,算了才知道会不会超。。。
4、很common sense的东西,例如篮球场尺寸,然后朝向应该是南北而不是东西。那小型篮球场呢,羽毛球场呢。。。举一反三
5、设计理由。道路选线的依据。在看图的时候我有跟同学说到,例如你的出入口选择,要考虑周边居住区的出入口,设计了一条贯穿场地的直线道路,你要告诉我你的设计理由和依据。
6、原始地形图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