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City Small Space】伦敦的“小黄瓜”

标签:
伦敦杂谈 |
分类: CC。L.A.。 |
伦敦给人的感觉一直是老老旧旧的,很有历史感。但是它也从不缺少新建筑,各种建筑风格都能在这里找到踪迹。但是能把这些东西都融在一起,也算是一种能力吧~~今天说说在CITY OF LONDON几乎很难被忽略的小黄瓜楼——咱北京有“大裤衩”,伦敦有“小黄瓜”。
大楼的官方名称是Swiss ReTower(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但被戏称为The Gherkin。Gherkin意为腌食用小黄瓜;西印度黄瓜。这座奇葩的建筑很有名,因为当你走在Bank of River Thames,无法忽略它从那一群建筑中脱颖而出。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新建筑赶超了Gherkin,但是无法抹去小黄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小黄瓜就象征着伦敦的金融城。伦敦金融城也就是拥有两千年历史的老伦敦城,被LONDON Wall围着的那1平方英里(Square Mile),范围在St. Paul's Cathedral 和 Tower of London之间,也就是被称为City of London的地方。改天再写写伦敦墙。
http://s4/mw690/4ab78367gx6CpvxwrL543&690City
隐藏在一堆奇葩中的小黄瓜在这个角度显得太渺小了。
http://s16/mw690/4ab78367gx6CpwOuLOn5f&690City
高180米的Gherkin
是伦敦市中心25年中建造的第一栋skyscraper,彻底改变了伦敦城市的skyline。它也出现在神探夏洛克等等跟伦敦有关的电视剧电影里。算是名建筑了~~年被出售后直接按地址改称圣玛利埃克斯(也有叫斧头街的)30号大楼(30
St. Mary Axe),称为英国最贵的办公楼。同时它也是伦敦第一座生态环境摩天楼。
由著名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领导的“福斯特和他的小伙伴公司”(Foster and Partners)设计的。也是伦敦千禧桥的设计者。小黄瓜以“最新颖设计的建筑”获2004 RIBA Stirling Prize。
http://s11/mw690/4ab78367gx6Cpx40Ezg8a&690City
这座500,000平方英尺的建筑是“绿色的”或者是具有环境的敏感性的,以证明它是21世纪城市摩天楼的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新形式。这幢建筑物的环形设计和精密的幕墙系统——在通气孔之间设置两层玻璃——是有目的的,不是异想天开。
1、尽量缩小建筑物外壳与楼板面积的比率(skin-to-floor area ratio),以缩小外部幕墙(exterior curtain wall)表面积,防止冬天热量损失和夏天热量增加。
2、最大限度的使用玻璃幕墙,让日光进入建筑物,实现自然照明,从而减少使用电灯。
3、在建筑物内使用自然通风,以改善空气质量,同时进一步减少机器设备的使用,并减少能源消耗。
4、将广场和购物中心建造在圣玛丽斧头街30号的底部,更适合居住。同时创造了一幢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建筑物,有助于消除一般直线型高层建筑物下容易形成的强烈阵风。由于奇特的形状,站在大厦下会发现,这里完全不会产生其它高楼下的强烈阵风。
5、减少了建筑物的风负载。从而要求使用较少的结构材料,使用较少的嵌入式能源。这是符合空气动力学形状建筑物的另一个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