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书的过程中,一直会看到“园墅”这个词,尤其是老先生们写的书里,譬如,汪先生的那本《中国古代园林史》,童寯先生的那本《东南园墅》……于是,昨天上网碰到老师,就问了问老师:“园墅和私家园林的定义是否一致?”结果,老师却说他也不清楚=
= |||
在周维权先生的那本《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加以分类,……其中的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中讲到: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的,大抵都可以归入这个类型。……建置在城镇里面的私家园林,绝大多数为”宅园”。对宅园的定义是:依附于邸宅作为主人日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不大。还有少数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宅的“游憩园”,和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别墅园”。(8-9)
在汪先生的那本《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则写道:宅园就是建于第宅之旁的园林。有些私家第宅在宅左或右或后部单独占地,另设自成一体的花园称“宅园”。有些私家第宅只在庭、院部分散点山石、筑厅山、埋缸池、砌花坛、布置花木,以享自然之趣,就称“庭园”。本书所说的宅园不限于位在城中、建于第宅之旁的园,也包括建在郊野,园主人经常前去游息和小住的园林。这类园有时称“别业”或“别墅”,或就其功能来说,称作“游息园”。宅园与别墅合称“园墅”。(545-546)
是否可以理解为,私家园林的主体是园墅——即“私家园林”包含于“园墅”?到底“私家园林”的定义是什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