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汉街道新塘村20个自然村落简介
(2011-05-10 16:20: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宗汉民间自然村落介绍 |
宗汉街道新塘村20个自然村落简介
三进屋
三进屋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约0.5公里处。东邻新江路,南接新塘西村,西连小庵路,北靠新塘横路。
三进屋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以陈姓为主,还有徐姓、潘姓等村民住宅于此,共49户,171人,占地面积约0.033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已80岁的陈纪良老人讲述:早年因陈姓人家有三个房头,每个房头各建造一幢中间为堂檐的房子,分前、中、后三进,故称三进屋。村民居住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
五进屋
五进屋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约0.5公里处。东邻三进屋,南至四齐檐,西毗诸家,北靠新塘横路。
五进屋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以陈姓为主,还有孙姓、施姓等村民住宅于此,共41户,143人,占地约0.035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已80岁的陈纪良老人讲述:早年因陈姓人家有五个房头,每个房头各建造一幢中间为堂檐的房子,且房屋按前矮后高次序排列,故称五进屋。村民居住此地约400年左右的年数了。
东何家
东何家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约0.5公里处。东邻天琴大厦,南临新塘江,西毗西何家,北接东张。
东何家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以何姓为主,还有钱姓、施姓村民住宅于此,共41户,144人,面积约0.042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77岁的何元荣老人讲述:新塘横路北面,新塘江转弯处,何姓人家以堂檐东西划分房头,因在堂檐之东,故称东何家。村民居住历史至少在350年以上。
西何家
西何家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约0.5公里处。东连东何家,南临新塘江,西毗房黄路江,北接东张。
西何家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以何姓为主,还有钱姓、施姓村民住宅于此,共23户,80人,占地约0.023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77岁的何元荣老人讲述:新塘横路北面,新塘江转弯处,何姓人家以堂檐东西划分房头,因在堂檐之西,故称西何家。村民居住历史至少在350年以上。
东张
东张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约0.6公里处。东临东何家,南毗西何家,西沿三灶江,北连北二环西路。
以房头而建东、西两张,因西张发迹快,建房、买地、置家产,取名为张泰丰。后东张也叫小泰丰。目前,以张姓为主,还有徐姓、陆姓等村民住宅于此,共33户,116人,占地约0.017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3岁的张普申老人讲述:以三灶江(原称房黄路江)为界,分东张、西张,因其在江东首,故名东张。村民居住历史至少在350年以上。
俞许陆
俞许陆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偏北约0.7公里处。东临东小路,南至北二环西路,西临房黄路江,北连康庄路。
俞许陆村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有俞姓、陈姓、陆姓村民居住,共91户,320人,占地面积约0.126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76岁的村民陆宝新讲述:自然村居民原有俞姓、许姓、陆姓人家而组成,故名俞许陆村。后来,许姓人家因发瘟疫死亡人数较多而逃离此地,故现村中无许姓人居住。村民居住于此,至少在350年以上。
柏字地
柏字地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南约0.6公里处。东、南均邻浒山街道,西接新建路,北连村南路。
柏字地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有周姓、张姓等村民居住于此,共23户,82人,占地面积约0.036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3岁的施云治和76岁的施祥仁俩村民讲述:因此地原有古墓一座,墓前有一株柏树,故称为柏树地。后引申为柏字地。村民居住该地历史至少在400年以上。
四齐檐
四齐檐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南约0.6公里处。东邻新塘东村,南至村南路,西连新建路,北毗新塘东村。
四齐檐原为明末清初的一处古建筑,后成为村落名称。现以施姓为主,还有陈姓等村民居住,共25户,93人,占地面积约0.033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3岁的村民施云治讲述:因所建房屋东南西北四檐一样高、一样齐,故称四齐檐。檐下为四面相通的走廊,前后墙门,中间有通道,串堂,俗称“四门二弄前后串堂”,此地村民住宅历史至少在400年以上。
西楼屋
西楼屋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南约0.5公里处,东临新建路,南接村南路,西靠新卫路,北连元宝山头。
西楼屋自建造以来,年代已久,目前,只剩下东面几间房子,已破烂不堪。现以施姓为主,还有陈姓、胡姓等村民居住,共84户,296人,占地面积约0.048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3岁的村民施云治讲述:新建路(原章家路)东边,据说有一幢东楼屋,约在1862年被毁,以后,在路西面又建了一幢楼屋,故称西楼屋。村民居住此地历史至少在350年以上。
元宝山头
元宝山头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南方向约0.5公里处。东邻新建路,南毗西楼屋,西接铁店路,北傍中泰。
元宝山头自起名以来沿用至今。目前,有施姓、张姓、等村民居住。共40户,139人,占地面积0.024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3岁的村民施云治讲述:因其屋山墙为元宝形而得名。此地村民居住历史至少在350年以上。
中泰
中泰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约0.4公里。东临新建路,南接元宝山头,西连西泰,北毗张泰丰。
中泰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有村民共42户,148人,占地面积约0.034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3岁的村民施云治讲述:以新塘路东西走向分为:东泰、中泰、西泰“三泰”。寓意为百姓享受安泰繁荣的好日子,因其在中段,故称中泰。村民居住历史在350年左右。
西泰
西泰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约0.4公里处。东邻中泰,南到新塘横路,西至马家路村,北连北二环西路。
西泰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有村民33户,115人,占地面积约0.036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3岁的村民施云治讲述:以新塘路东西走向分为:东泰、中泰、西泰“三泰”。寓意为百姓享受安泰繁荣的好日子,因其在西段,故称西泰。村民居住历史在350年左右。
诸家
诸家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南方约0.5公里处。东邻五进屋,南接四齐檐,西临新建路,北连新塘横路。
诸家自起名之后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以诸姓为主,还有陈姓、房姓等村民居住于此,共36户,125人,占地面积约0.024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3岁的村民施云治、76岁的村民诸如连讲述:该地域因是诸姓人家为居住地,故此得名。据传:诸姓人家比较富裕,四周打起篱笆,所以,亦称:“枪笆里头”。居民居住此地,大约已有350年左右的历史。
房家
房家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面约0.5公里处。东临新塘江,南接新塘横路,西连西泰,北与张泰丰为邻。
房家自绍兴迁移而来,该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共有村民31户,109人,占地面积约0.03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6岁的村民房士林讲述:因是房姓人家居住地,故称房家。村民居住历史已有350年以上。
张泰丰
张泰丰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面偏北约0.5公里处。东临三灶江,南接房家,西连西泰,北至北二环西路。
隔三灶江(或房黄路江)建东、西两张家。因西张家发迹较早,成大户人家。地名自设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有村民共34户,120人,占地面积约0.058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3岁的村民张普申讲述:以房头而建东、西两张,中间因三灶江所隔开。清初,西张人开米店而发迹较早。在买地、置产、建楼,取名为张泰丰,寓意年年太平,岁岁丰收。村落居住历史已有350年左右。
小七房
小七房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面偏北约0.5公里处。东临三灶江,南靠北二环西路,西接新华街,北邻宗汉实验幼儿园。
小七房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以马姓为主居住,还有俞姓、陈姓等村民,共26户,90人,占地面积约0.065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85岁的村民马文岳讲述:因马姓房头而命名。马姓共七房,此地为第七房,故称小七房。村民居住历史已有350年以上。
宏字地
宏字地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北方向约0.6公里处。东临东小路,南邻俞许陆,西靠新华路,北接玉字地。
宏字地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有马姓、张姓等村民住宅,共73户,257人,占地面积约0.08平方公里。
据1986年版的《慈溪地名志》记载,结合2010年9月,87岁的村民施彩成讲述:此地以施姓房头而命名宏字地。根据记载,早年筑塘时按《千字文》排列程序而得名。村民居住历史至今已有350年左右。
东玉
东玉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北方向约0.6公里处。东临赵家路江,南至宏字地,西临三灶江,北接东周塘村。
早年筑海塘时按《千字文》排列工段,而成此名。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有施姓、赵姓村民共81户,284人,占地约0.08平方公里。
据1986年版《慈溪地名志》记载,结合2010年9月,87岁的村民施彩成讲述:玉字地村因三灶江(或称房黄路江)相隔分为东玉和西玉,该村落是在江东故称东玉。村民居住历史至少在300年以上。
西玉
西玉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北方向约0.5公里处。东临三灶江,南接宏字地,西邻马家路村,北接周塘东村。
早年筑海塘时按《千字文》排列工段,而成此名。自起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有杨姓、郑姓村民共45户,157人,占地约0.051平方公里。
据1986年版《慈溪地名志》记载,结合2010年9月,87岁的村民施彩成讲述:玉字地村因三灶江(或称房黄路江)相隔分为东玉和西玉,该村落是在江西故称西玉。村民居住历史至少在300年以上。
行家
行家位于宗汉街道办事处东北方向约0.6公里处。东傍新江路,南邻东玉,西沿三灶江,北至周塘东村。
据传:元朝灭亡后,明朝将元朝有关人士贬为“堕民”。 在明末清初迁徙于此,后来,有部分堕民同汉族人聚居在一起,并相互婚嫁,逐渐同化,“堕民” 慢慢消失了。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有徐姓、施姓等村民居住,共54户,189人,占地面积约0.055平方公里。
2010年9月,据76岁村民马张渭讲述:该地原聚居的都是堕民,经营理发、抬轿、吹喇叭、阉鸡等服务行业,故称行家。村民居住历史在30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