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点击图片均可放大
(一)王羲之草书《皇象帖》,榻本,二行,十四字。
释文:
皇(缺损)象草章,旨信送之,勿三(忘)。当付良信。
大意:
皇象的草书,望遣使者送达,勿忘。应当交付信得过的信使。
(二)王羲之草书《皇象帖》,榻本,二行,十四字。(释文对照版)
释文:
皇象草章,旨信送之,勿三(忘)。当付良信。
(三)王羲之草书《皇象帖》,榻本,二行,十四字。
释文:
皇象草章,旨信送之,勿三(忘)。当付良信。
(四)王羲之草书《皇象帖》,榻本,二行,十四字。(局部)
释文:
女轗軻想何可處差充喜言不多耳羲之
皇象草章,信送之,勿三(忘)當付良信。
王羲之草书《皇象帖》,榻本,二行,十四字。(电脑处理版)
释文:
皇象草章,旨信送之,勿三(忘)。当付良信。
王羲之《皇象帖》草书,2行14字,收刻于《淳化阁帖》卷七、《大观帖》卷七。
记录了王羲之求人将白王象草书送给他的事情 , 其间传递了王羲之亦曾学习白王象的信息 。
如果对帖文的理解无误的话,可以察见王羲之对当时传世的皇象书迹的重视。“当付良信”,显出王羲之担心不可靠的信使将这一书迹遗失。
皇象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书法家,以章草书著称於世。《淳化阁帖》卷三收刻其《文武帖》,《宣和书谱》卷第十三著录的北宋内府所藏《急就章》,都是其代表作。皇象有“草圣”的美称,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称其草书“沉著痛快”。他的书法师范杜度,兼通八分、篆书。在东晋,皇象的书作鲜有记载,在王羲之的这一尺牍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有关皇象书作的信息,因此,此帖还具有书法史料价值。
《淳化阁帖》卷七、《大观帖》卷七收刻此帖。第二行第二字刻成“三”,当作“忘”。楊用修则謂:“此‘三’字甚明,恐是三思之三,因促還皇象章草,故促之‘勿三’也。”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
王羲之像
选自 明代
王圻 辑
万历刻《三才图会》
王羲之(303-361,另说303-379、307-365、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于名门望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乘龙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内画家一丁内书黄庭经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书管窥》)
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己置身于新的历史层而上。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抒。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王羲之《姨母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