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2020-12-15 10:13:18)
标签:

练字

书法

文化

孝感

杂谈

分类: 【古代碑帖】

友情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硬黄纸本,行草书,是东晋王羲之等七人十帖的唐摹书法精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宋代《秘阁续帖》、明代华夏《真赏斋帖》、文徵明《停云馆帖》、王肯堂《郁冈斋帖》、清代《三希堂法帖》曾刻录。 其中以真赏斋为精刻而有名。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万岁通天帖》目录(现存):

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
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
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
第四帖:王荟《翁尊体帖》(《郭桂阳帖》),行草书;
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
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
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职帖》),行楷;
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
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
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无申帖》)行书。
共七人十帖。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的衔名。

公元697年(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献出。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记载:“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记载相同。 唐代窦臮《述书赋》“后不欲夺志,遂尽模写留内,其本加宝饰锦,缋还王氏。”

《万岁通天帖》的名称始于宋代岳珂。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十卷二十八人书,在唐代称为《宝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宝真斋法书赞》卷七著录,称残存的七人十帖连尾款的一卷为《万岁通天帖》。

《宝章集》原十卷久已亡佚,传之于世的是摹本。摹本在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著名书画收藏家、藏书家华夏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烧痕迹犹存。重装后,次序错乱,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书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万岁通天帖》前后钤有唐宋间诸旧藏印。北宋始不断收刻于各法帖中。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文徵明88岁小楷《跋唐人双钩万岁通天帖》,嘉靖丁巳七月既望,长洲文徵明题时八十有八。辽宁省博物馆藏。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文徵明,1470年生,1559年逝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初名璧,以学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衡山居士。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学生甚多,形成“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吴门四家”。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赤壁赋》,文徵明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纵34厘米,横530.7厘米。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徵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徵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万岁通天帖》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王氏后裔王方庆将王羲之、王献之等七位家属的十通书翰进献。武则天让人用“双钩填廓法”精心临摹后,将真迹归还王方庆,临摹品收藏在内府。《万岁通天帖》又称《王氏一门法书》。唐代钩填本王羲之一门书翰。纸本墨迹卷。《石渠宝笈》载:卷高八寸三分,横七尺八寸八分。共十帖: 一、《姨母帖》王羲之书,行书;二、《初月帖》王羲之书,草书;三、《疖肿帖》王荟书,草书;四、《翁尊体帖》草书;五、《新月帖》王徽之书,行书;六、《廿九日帖》王献之书,行书;七、《王琰牒》王僧虔书,行书;八、《卿栢酒帖》王慈书,草书;九、《汝比帖》草书;十、《喉痛帖》王志书,草书。后来,王氏后人丢失了真品,此临摹帖成为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今传《兰亭序》也是临摹品)。宋代时,遭战乱,流散民间,已经残缺。先后有南宋高宗、岳珂、元代张雨、明代文征明、董其昌等名人收藏、题跋于上。


《万岁通天帖》后来收藏在清代内府,乾隆时乾清宫失火,险些被火烧掉,留下了火残痕迹。清朝灭亡,被赶下台的末代皇帝溥仪将此帖连同其他大量国宝珍品带到了东北长春。1946年,吉林省主席郑洞国任“剿总”司令期间,收藏了此帖。1948年,郑洞国率部长春起义,将包括《万岁通天帖》在内的五件书画珍品交给解放军。现此帖收藏在辽宁博物馆。

 

 



万岁通天帖 释文: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一、《姨母帖》王羲之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睛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二、《初月帖》王羲之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瞩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障。力不具,羲之报。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三、《疖肿帖》王荟


释文:臣十代叔祖晋侍中卫将军荟书

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次,顿首。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四、《翁尊体》王荟

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
□邨,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 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皆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 七月廿七日。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五、《新月帖》东晋 王徽之

释文:臣九代三从伯祖晋黄门郎徽之书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姚怀珍,满 骞。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六、《廿九日帖》东晋 王献之

释文:“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拜。”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七、《王琰帖》(又称《太子舍人帖》、《在职》),王僧虔书。

释文: 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八、《栢酒帖》王慈 南齐

释文: 唐怀充,臣六代从伯祖齐侍中懿子慈书得栢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王慈具答。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九、《汝比帖》王慈 南齐

释文:唐怀充,范武骑。汝比可也,定以何日达东,想大小并可行。迟陈赐还。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

 
《万岁通天帖》全帖无水印高清大图(附各帖释文)
十、《一日无申帖》(又称《喉痛帖》)南梁 王志


释文

一日无申,只有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吾夜来患喉痛,愦愦,何强,晚当故造迟叙谈。惟反,不多。

 

注解

①申:表明,表达。

②昏:暗而无光。

③愦愦:烦乱;纷乱。《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张介宾注:“愦愦,心乱也。”

④不多:,书信结尾套语,不多说。 

 

题签

臣六代从叔祖梁中书令临汝安侯志书。

 

“喉痛帖”又称“一日无申帖”,存于唐摹《万岁通天帖》中,是南朝梁代王志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讲述的是作者感觉喉咙不适随手写的札记,可作者不曾想到,一些不经意的手札,成为了后世流连的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