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春联创造芙蓉城亡国诗文化 |
分类: 历史传记 |
http://s7/middle/4ab66dd4g844700dc0eb6&690
哪位女子敢于
骂尽天下男人?
http://s2/middle/4ab66dd4g848036eea901&690
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施展阴谋诡计,演出了“黄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历史丑剧,当了宋朝开国皇帝。又恐手握兵权的开国大将会模仿他发动政变,又施展“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的杯酒释兵权,控制了宋朝的军事力量,开始他征伐天下的战争。
首当其冲的是建都成都的后蜀。
后蜀主孟昶,腐败无能,贪图享受,不理朝政,毫无政绩可表,却在历史上有点名气。史上留名的原因有二,其一:总过春联之创始者,其二盖因其贵妃“ 花蕊夫人”,成都的别号“芙蓉城”源于此。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http://s5/middle/4ab66dd4gd2d01b07a4e4&690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有一日,太祖把花蕊夫人传唤入宫中侍宴,要她即席吟诗。花蕊夫人面对赵匡胤的傲慢和无理,亲眼见婆母自尽,丈夫被害的惨状,心早已碎了。她想到被押送途经的秦岭之夜,残月西挂,群山朦胧,杜鹃哀鸣,回眸故国家园,丈夫疏于朝政,贪淫无度,终于丧国的情景浮现眼前。作为后宫宠妃,自己曾规劝丈夫“节俭脂粉,以备军事”,却得到了“天府之富,焉能无你用之理”的答复。自己也曾提醒丈夫“备精兵,守雄关,防来寇”,却被丈夫“秦岭之险,无人http://s12/middle/4ab66dd4g84803c48ab4b&690可越”为由拒绝。当宋军三万人马逼近成都时,拥有十四万重兵的丈夫却吓破了胆,无一抵抗就投降宋国。想到看到这亡国人的屈辱,不由得芳心惨然,当即在葭萌关粉墙上填写《忆秦娥》一首,记录此刻悲愤心情。花蕊夫人想到这里,不由得潸然泪下,当即吟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当年在成都宫内,蜀主孟昶亲谱《万里朝天曲》,以为是万里来朝的佳谶,妇人戴高冠,皆呼为“朝天”。谁知这却是降宋的应验。
花蕊夫人如泣如诉的词吟,使不少在座的宋朝官员也缄默其口,太祖赵匡胤却不以为然,又挑衅地问花蕊夫人,既然如此爱国护家,后蜀国破时,为什么不以身殉国,反而跟孟昶一起降宋。
《述亡国诗》,诗风不卑不亢、潇洒且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诗写得有个性,活脱脱地表现出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妾身"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更加犀利尖锐、入木三分,比一般斥骂更加有力,个性色彩鲜明。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收到了“下语三分而命意十分”的效果,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在这里。“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的剥皮而鞭笞。
“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诗更有用铁一般的事实,犀利的语言,对后蜀国君软弱无能,投降变节的行径,无情的揭露,尖锐的谴责,同时也大义凛然地嘲讽了后蜀国男人的无能和怯懦。
男人,承担者卫国护家的重任,因此,男人的失职、无能、失信、懦弱、变节、投降,都会被骂成“不是男人”、“不够男人”、“没男人味”。这对于真正的男人来说,无疑是最为严厉和最羞辱的怒骂,因而花蕊夫人的《述亡国诗》被后来的男人称为“骂尽天下男人的诗”,无疑很有道理和警示作用。
http://s2/middle/4ab66dd4g8447cc34004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