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骂尽天下男人的诗
君王城头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五代时后蜀主孟昶(chang)的妃子花蕊夫人,品貌双全,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花蕊夫人宫词》为其传世宫词之佳作,更因有《述亡国诗》而名留青史。
后唐主李存勖(xu
)承袭其父李克用之晋王爵位,积蓄力量。公元923年,于魏州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其后伐梁国灭前蜀,成为五代中版图最大的王朝。后唐庄宗灭前蜀之后,任命孟知祥为两川节度史。孟知祥到达四川后不久,在位才3年的后唐庄宗被义兄李嗣源杀害夺位,是为后唐明宗。此后,后唐内部纷乱不断,孟知祥乘机僭称帝号,史称后蜀。不久,孟知祥即死,其子孟昶即位,是为后蜀主。
后蜀主孟昶,腐败无能,贪图享受,不理朝政,毫无政绩可表,却在历史上有点名气。史上留名的原因传说有二,其一:春联之创始者,其二盖因其贵妃“
花蕊夫人”,成都的别号“芙蓉城”源于此。
先说说春联的创始。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再说说“花蕊夫人”和“芙蓉城”来历。蜀国前后有两个“花蕊夫人”,即前蜀主王建的妃子徐氏(约883年—926年)和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徐氏称"花蕊夫人",因勾结官宦卖官鬻爵,导致国亡,自然不值得称道,真正留名是后蜀主的费贵妃。费贵妃,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花容月貌、擅长音律、通晓诗词歌赋,深得后蜀主宠爱,封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桅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种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缠绵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那红桅子花据说是道士申天师所献,只有种子两粒,它开起花来,其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由于难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样式画在团扇上,竟相习成风,也就是“芙蓉”花。每当芙蓉盛开,成都城四十里远近,花团锦簇、芳香醉人。“芙蓉城”因此而得名。
正在后蜀歌舞升平、纸醉金迷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却“黄袍加身”,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率军六万向蜀地进攻。宋乾得三年(公元965年),宋国军队逼近成都。孟昶吓破了胆,没做任何抵抗就命令在成都城头竖起了降旗。孟昶和妃子花蕊夫人均被俘虏,押解到宋朝国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赵匡胤久闻花蕊夫人艳绝尘寰,为睹芳容,他赏赐了孟昶及其家人,并在他们来宫中谢恩之时见到了花蕊夫人。七天以后,孟昶暴死,许多人认为是被赵匡胤毒杀。孟昶之母本来就为儿子的请降而觉羞愧,也绝食而死。有一日太祖把花蕊夫人传唤入宫中侍宴,要她即席吟诗,花蕊夫人吟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这词是花蕊夫人被俘离开蜀国,途经葭萌关时写在驿站墙壁上的.当年在成都宫内,蜀主孟昶亲谱<</SPAN>万里朝天曲>,以为是万里来朝的佳谶,妇人戴高冠,皆呼为‘朝天’。谁知这却是降宋的应验。太祖赵匡胤听后很不以为然,又挑衅地问花蕊夫人,既然如此,在后蜀国破时,为什么不殉国,反而跟孟昶一起降宋。
面对赵匡胤极富侮辱、挑衅性的问话,花蕊夫人神情自若、冷静沉着,略做沉吟后,口占《述亡国诗》一首。诗云:君王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诗罢,花蕊夫人仰天长叹,良久不语,突然飞身跑去,头触玉柱,香消玉陨。
《述亡国诗》,诗风不卑不亢、潇洒且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诗写得有个性,活脱脱地表现出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妾身"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更加犀利尖锐、入木三分,比一般斥骂更加有力,个性色彩鲜明。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收到了“下语三分而命意十分”的效果,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在这里。“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的剥皮而鞭笞。“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诗更有用铁一般的事实,犀利的语言,对后蜀国君软弱无能,投降变节的行径,无情的揭露,尖锐的谴责,同时也大义凛然地嘲讽了后蜀国男人的无能和怯懦。被后人称为“骂尽天下男人的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