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十年陈股香股票杂谈 |
分类: 一叶知秋—政策猜猜猜 |
郭主席触动三种人利益
“总结一下吧,有三种人会恨他,”上述券商高层直言,“IPO(首次公开发行)排队企业及投资方、被轮岗的证监会处长们,还有券商投行。”与郭树清任职几乎在同一时间,这位券商业高层也从其他金融机构调任至当下的岗位。
他所说的“三种人”无疑是既得利益的最大获得者。而IPO排队企业的大规模核查、一二级部门的处级干部大轮岗,以及保荐代表人制度的改革三项措施,都动到了他们的“奶酪”。
一名在去年轮岗过程中由二线部门调至一线的处长就曾说:“你们所说的‘郭氏新政’,哪里有新?”他对于媒体把功劳都归于郭树清,略感不满,在他看来,这无异于抹杀了大批老人此前做的所有工作。
《华尔街日报》援引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资深中国学者、康奈尔大学教授Eswar
Prasad的话说,“郭树清的做法可能威胁到大型国有银行、省级政府及国有企业之间形成的舒适的纽带关系。”
但也有并不认可这种说法的观点。在这些券商业人士看来,郭树清任职期间,沿用审核制的A股IPO发行节奏和体量并未放缓。虽然郭树清刚上任时,曾提出“IPO不审行不行”的问题。并且其中不乏大块头的国企,如中国交建(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一拖股份(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中国汽研(行情 股吧 买卖点)、人民网(行情 股吧 买卖点)、洛阳钼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等都在争议中完成了A股超比例的融资之旅。
无论如何,从去年底暂停至今的IPO审核,确实让很多IPO“关系户”比较难熬——若业绩过硬,则核查无忧;若业绩变脸,那么撤回资料也是必然;但相当一部分存在利益纠葛和享受政策扶持的公司,则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前一篇:蹩脚行情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