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七块的规矩

标签:
读书文化 |
分类: 文学散步 |
苏七块是谁?冯骥才《俗世奇人全本》开篇第一个奇人。苏七块是一名大夫,他的规矩成就了他的外号苏七块。苏七块是一位名医,医术精湛。有本事的人脾气也非同一般。苏大夫立有一规矩。凡来看病的人,没有其他条件,先交上七块银元再说。七块银元也不是小数目,我们常说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悬壶济世。得病的人不分贫富贵贱。真有一时困窘拿不出七块银元的人,求医到面前,治不治?规矩能不能破?苏七块这一篇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规矩立了,最大的挑战就是情有可原、拷问良心的不按规矩的例外。尤其是行医这一行,这种情境是一定有的。苏七块就遇到了一位等着救治但是手中钱不足数的病人。但是有例外还叫规矩吗?当然不能。苏七块在没收到七块钱之前坚决不治。后来,一位一起玩牌的朋友看不过去,暗中塞给了病人七块银元。苏七块迅疾麻利地开展了漂亮的救治。但故事的结局让读者稍感意外。在病人离去之后,苏七块将七块银元放回了这位朋友手中。这证明他知道是这位朋友暗中帮助了病人。可见,他坚持的七块银元规矩,不全是为了求财,他作为大夫,也并不是只看财不看人。苏七块跟朋友说,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从这个故事看,苏七块立这个规矩在行医过程中是存在麻烦的。既然不为财,还要强硬着良心,为什么要立这么一个规矩呢?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苏七块是个医生,行医并不是做公益,是要挣钱的。立了七块银元的规矩后,对苏七块的诊所经营有什么影响呢?客户群缩小了,缩小到能够承担起用七块银元来看病的客户上。问诊量会不会变小了呢?不一定。每一次问诊都有时间成本。一天看几名病人是有上限的。7块银元目标客户群确定之后,原本被低于7元的客户群所占用的问诊机会就提供给了其他7元客户群。由此推之,立了规矩的诊所更赢利了。即使失去了一些不能承担7元问诊费的客户,出现了总体问诊量变小的情况,也会由于总体价格高,补平这个差距。总之,立了规矩后不会比之前利润低。
那么这个规矩只是商人的一种谋利行为吗?有没有利他性呢?
苏大夫是医术精湛的医生。谁不愿找这样的医生来瞧病?如果没有这一规矩,苏大夫的诊所一定是病人的首选。立了规矩,有一部分病人就被拒之门外。拒之门外的这些病人有没有地方看病呢?自然还有其他诊所可以接纳。苏大夫的规矩,打破了自己的“赢者通吃”,为别的诊所留有了生意。
社会是人与人合作共生的。现代企业也是如此,没有哪个企业可以包揽天下营生。即使有这个本事,也没这个必要。合作的世界,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长处,自己的短处通过合作由别人的长处补齐,实现强强联合,共赢共生,才是智慧之举。给别人饭吃,也给自己机会。
苏七块未必想得这么多,我们可以多想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