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曾翔现象丨中国书法绕不开的话题(上)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曾翔现象丨中国书法绕不开的话题(上)作者:林家乐
曾翔现象丨中国书法绕不开的话题(上)
在一般人眼里,曾翔是书法界的一个“丑”角,他在很多场合,装扮成正派武生,背上插满各种颜色的靠旗,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有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全国十六所大学特聘教授。有人说他,自编自演,一声长吼,孔武有力,滑稽成一场书坛闹剧。
一一笔者
作者:解智伟
曾翔
在一般人眼里,曾翔是书法界的一个丑角,他在很多场合,却装扮成正派武生,背上插满各种颜色的靠旗,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有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全国十六所大学特聘教授。有人说他,自编自演,一声长吼,孔武有力,滑稽成一场书坛闹剧。
我也不喜欢曾翔大喊大叫地吼书,一个情绪健康的人,怎么会如此竭嘶底里?一个身处庙堂之高的学者,为什么要像江湖卖打药似的:“过来看,过来瞧,有钱捧个钱场,无钱捧个人场……”
有人说他“疯了”,丹青飞狐的一篇题为《曾翔疯啦!曾翔疯啦!!曾翔疯啦!!!》的文章引起业内关注,曾翔的”狮子吼”个人书法展,又被置身于舆论的风口,曾翔再度成为焦点人物。
“吼”是曾翔的一种创作状态,他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又没吵到我们的午休,随他去吧。
问题是,他“吼”出的那些东西,被当成当代书法的注脚、流行书风的标杆,那些“吼”、“丑”、“粗”、“乱”的书法作品,是在羞辱大家的智商,挑战我们的审美极限,还是我们的审美真的滞后?这就需要我们慎重地分析。
注:以下视频只支持电脑观看。
01
一、曾翔的“吼”
曾翔写字很另类,一边写字,一边靠吼,就象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前都要大吼一声,写字要不要借力吼叫,这是书家的自由,就像有人写字,一边写,一边唱歌,一边写,一边完成一个舞蹈动作,这是书写习惯,有人考证,王献之写字也吼。
曾翔认为他的吼书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江湖书法,他说:“过去我记得有所谓的大师装神弄鬼的,实际上不会写字,但是他要神秘化。写字前要弄一杯酒,拜酒神,然后运气,装神弄鬼。一个时辰后酒一喝,杯子一扔,抓起毛笔瞬间就完成一个大龙字,好,拿钱来。”
有人说,其实这段话就是曾翔吼书的现形记,曾翔的书法就是典型的江湖字,一个混迹在庙堂,十六座高等学府的特聘教授,其作品和写字的状态与江湖书家并无两样,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曾翔是曾连续获得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一等奖,文化部全国第十四届书法群星奖的书家,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先生说:“在五年、十年前,曾翔没有什么争议,那个时候他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写兰亭集序,写二王。对中国传统书法进行一个认真,深入的学习,并且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获过全国奖。”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又没得病,怎么会疯疯癫癫,曾来德说:“如果从他书写的状态讲的话,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个坏人,是一个放荡不羁、不管不顾的人。但实际上,曾翔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对朋友很真诚,他做事干脆利索,他有军人的气概和风格,他从来不欺骗朋友。”
曾来德说:“一个普通的观众,只站在这些作品面前,只看到曾翔拿着如椽大笔在地下嚎叫,好像是发泄的这种书写状态的时候,第一,我们认为这是另类;第二,我们认为他是故意;第三呢,我们认为他是犯规。”
尽管曾翔否认自己写字带吼是刻意炒作,但他的吼书不断升级,从一般的惊喊怪叫到“狮子吼”,把写字当作表演,整个展览成了行为艺术的秀场,哗众取宠,不是炒作,又是什么?
02
二、曾翔为什么要疯吼?
有人把市场经济定位为注意力经济,放喉大吼,引起关注,也是一种市场行为。
曾翔说,他见了大笔、大纸、桶装的墨就有“吼”的欲望,或许,叫或不叫确是一种本能地反应,张旭、怀素写字时也会绝叫三五声,关键是人家留下的是什么字。
中国书法史上,也有一些疯魔型的书家,狂狷张扬,放浪形骸,旷达不羁。张旭常年大醉,头蘸黑汁,醉走狂草;怀素也是一代狂客,颠狂无比;杨凝式,更是张狂,装疯吃屎,提笔刷写洛阳两百多座寺壁。
“吼书”不是曾翔创造的,怀素、张旭也曾如此过。王献之曾蘸着泥浆写丈许大字……
古人“吼书”,吼的是气格、气势、气局,前人也有写字是写“气”的说法,地球人都知道,书法气局是写出来的,而不是吼出来的。
吼书也不算太玄虚,有人建议曾翔写字前还不如研究紫微斗数,夜观星象,然后再头蘸宿墨,假托神授笔法。
曾翔说他打小就爱哭,无缘无故地哭,比如说今天下雨跟昨天不一样,哇的就哭了;走着走着太阳太晒了,哇的又哭了,他父亲给他起个名叫“老嚎”。他说:“至于吼不吼,这是一种自然反应,本能的反应,没有刻意。就跟拉纤的船夫一样,要借力吼两声,大家能够形成步调一致,能够把纤拉的更好一样。”
如果边写边喊的写字状态还可以勉强接受,但是人们觉得最不可接受是曾翔所呈现的螃蟹走路,纵横杂乱的书貌,故作丑态,以丑欺美,用所谓的观念艺术玩弄审美。
03
三、丑字不是“丑书”
如今丑字大行其道,“不丑不入围、不丑不入展、不丑不获奖”,好像碑学之风一时盛起,似乎全石考据之风大兴,艺舟双楫,推波助澜,其实,当今的丑字是书法乱象,既无奇逸的意态,也无洞达的骨法,全是江湖书貌。
其实,丑字不是“丑书”,“丑书”是书法美学中另一类审美形态。
比如张旭之书,粗头乱服,有动于心,可喜可愕;再如颜真卿的字,满纸狼藉,被后世挑剔为丑怪恶札之祖;又如杨凝式的狂草,有诗曰:“谁知洛阳杨疯子,一写丑到乌丝栏”;还有徐渭的字,蜂腰鹤膝,奇异狰狞。
古人丑书是极难事,非墨染鹅池、写尽芭叶就无法达到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的书法境界,今人写丑字,一是学养不足,又缺书法实践。
况且唐言结构,宋尚意态,临摹起来,实属不易,而丑字,不言笔势,不讲章法,胡乱涂抹,法度尽失。
古代书家,以丑求美、以异求新,而今世人却是盲目求怪,以丑而丑,为怪而怪。
04
四、古人的丑书是古拙
当代人写的是丑字,不是丑书。古时所谓丑书,并非今日之丑书。古人的丑书,其实指的是古拙书法。
中国书法有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一是二王贴学的清丽妍秀,二是北碑的浑厚古拙。
清代书法家傅山就曾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古拙书法是一般书家难以到达的审美境界。
北碑用笔浑厚,气魄豪雄,攲正相生,纵横有象。表面上看,碑学的古拙书法,点画随意,结体随心,章法随性,但实际上,碑字有阳刚之美,点画张驰有力,结体收放自如,章法疏密有序。有人说,曾翔的书法,多有做作,“古”不凸朴,“拙”不显奇。
中国书法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式审美,中国书法如何从传统中来,走出自己的路。
中国书法家在一个大视野、大数据的今天,如何把中国书法史上的帖之精神,碑之灵魂融为一体,弘扬民族的文化,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担当。
现代书法是一个伪命题,建立在这个伪命题基础上的流行书风更是没有任何意义,中国书法的中心词是“书法”,“如果称其为书法,则必须是以汉字为载体,若脱离了汉字,则非书法艺术”(《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张公者语)。
盲书、性书、射书显然不是书法,只是行为艺术,根本就不应该纳入书法评论的视角。曾翔的书写是多元现象,是中国书法绕不开的话题,本文将以客观的立场重新评价曾翔的个人创作,恳望大家留言关注。
待续
一一笔者
来源:解智伟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