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五心”做法

(2013-12-12 09:09:47)
标签:

论文

杂谈

分类: 读书人.新鲜事

 

 

 

摘要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在十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学困生转化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关心和帮助这个特殊群体,并归纳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五心”做法。

关键词    学困生 兴趣  差异   信心

孩子天赋不一样,加上后天努力不足而导致学习上的差异,这些孩子编在一个班级接受教育,极有可能加大分化,分出学习上的好生、差生。我个人认为,对学习中的所谓差生或者后进生,给予学困生称呼较好。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心理很不成熟,一旦划入学困生行列,引导不好比较容易走向极端。

一、用心研究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找准原因,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制定科学方案,需要老师用心,发挥集体智慧。实践中,我们把学困生转化工作纳入教学研讨之中,既从小学阶段数学一般教育规律找答案,又充分分析每个学困生的个性,集体研讨后给每个学困生“量体裁衣”,一人一个转化方案。总结实践,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1.起点差异。除了天赋外,孩子接受的幼儿教育基础不同,特别是一些学生是借读的,借读的年级越高、跨地区越大往往差异越大。2.兴趣差异。没有培养兴趣的基础,更糟糕的是随着年级增长,成绩差距拉大、打击越大,兴趣几乎消失。3.信心差异。越是学困生越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困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4.环境差异。一方面是班级环境,班级学习风气好坏,班级同学对学困生的接纳和帮助,老师对学困生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父母迷于赌博、父母离异、家境困难、重视不够,等等。

如果是一个方面原因,转化工作难度相对小些,而现实往往是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对老师来讲更要用心分出主次,这样才能拿出一个科学方案。

二、对学困生转化始终充满信心

老师是学困生转化的主体,一定要都学困生这个客体充满信心,在信心中寻找力量、增强责任感,同时,老师的信心也增添学困生追赶动力。

1.信心来自一分为二看待学困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学困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其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学困生的“闪光点”给老师信心,也给学生自信。

2.信心来自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困生。教师应当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学困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学困生,这样的例子在实践中很多。

认识到这样两点,老师才能做到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我应该做”而不是“自找麻烦”,无论多么艰难,甚至劳而无获,自己也会信心百倍抓探索,因为,我们不能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三、实施转化方案要细心

实施转化方案不能就方案抓落实,而应细心观察学困生在转化进程中的点滴反映,适时调整或优化转化方案,这样才能更具科学性、操作性、针对性,并有助于举一反三。细心体现在:

.发现兴趣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加大多媒体的运用,并有意识让学困生直接参与多媒体制作,这样他能首先享受过程快乐并直接了解其中的道理,课堂上加以表扬,他们听得更加认真,更有兴趣,几次积累就很容易形成集中听课、研究问题的好习惯。有些经济困难家庭孩子,接触电脑机会很少,产生自卑,为此我们重点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多媒体制作,学习优生与困难生编一个兴趣小组,一块辅导。同时,引导居住一个小区家庭有电脑学生轮流带家庭困难学困生到自家学习电脑。

.保护进取心。在课堂提问中,我们选择一些学困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点名提问,回答正确表扬,回答不全引导并补充完善,让学困生不断感到“我进步、我不差、我也行”。有位学生连续三次全回答对问题,接下来抢着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主动到办 公室问老师题目,因为他开始自我激发进取心,学习更有自信和动力。

.捕着闪光点。教师要从爱出发,从情入手,注意观察,捕捉其思想、行为的闪光点。例如:学生学习上一点点的进步;学生说了一句有进步的话;做了一件很小的好事:捡了地上的一粒瓜子皮,帮同学捡起了地上的小刀……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以不同的方式表扬和鼓励,给学困生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由于成绩比较落后,一直被安排坐在了教室最后排的角落里。就在我走进他们教室的那一次,我发现了自卑的他,于是,为了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我建议班主任选了高大强壮的他当班上的劳动委员,他融入班级,同学愿意帮助他,他学得更加勤奋。

.补上遗漏点。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就学困生转化跨学科研究。在一个学困生转化中,我发现他虽然数学不好,但是语文等学科不错,我及时与老师沟通,进一步了解到他在语文方面兴趣很浓,还是小记者。我蹲下来与他交流,了解他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原来他受身边一亲戚影响,就想长大当个大记者。我引导他,大记者也要懂数学知识,否则很多科学方面东西不能很好报道,影响他大记者梦实现。几次交流,加上语文老师配合,他很快端正了数学学习态度,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好学生。

四、尽可能给学困生更多爱心

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老师、家长、同学共同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引导学困生浪子回头。

有一个学困生属借读的,父母开出租车,平时很晚才回家,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一听不理想就是惩罚,导致孩子心理自卑、孤独、压抑。我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适当降低要求,给孩子暂时减压,待正常学习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同时,我建议家长养成写便条习惯,给孩子点滴关怀,弥补面对面沟通不足,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心。

有一个六年级女学生生活在离异家庭,以不好好学习报复父母,甚至有些叛逆。我们除劝其父母尽最大可能照顾孩子外,让班级好学生轮流陪其完成作业,不歧视,多理解,动员其参加环保假日小队,课堂让其板书。有时,周五放学让其在老师办公室完成作业,并以肯德基给予奖励。后来,这位同学说,老师和同学比父母对自己好,自己一定认真复习,以优异中考成绩报答大家。中考,她目标实现,而且有了自己的知心同学,更加成熟,减少了对父母依赖,每年还到学校看望小学老师。

五、等待结果要有耐心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有趣"的良性循环过程,积小胜为大胜。

实践中,我们遇到一个学困生从二年级就遭到父母离异,而且到四年级父母再次离异,一直缺乏家庭温暖,沉迷学习物理并说:自己要研究武器炸点学校、炸死家长。他对小学课程产生厌学,家长没有心思关心也不配合老师。我们成立联合转化小组,轮流当他的临时家长,每周家访一次,一学期下来成效甚微,家长对家访嫌烦,学生本人在家里受点惩罚就到校长室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几位老师仍然坚持帮助他,并请一位体育老师加入,增加一个与他沟通的渠道。整整坚持了三年,到五年级下学期他产生变化,开始要学习,我们继续加大辅导,虽然小学毕业时他成绩感到班级中等,但我们感到挽救了一个学生。后来,我们又到他初中学校与老师对接。现在,这位学生已经完全由学困生变为优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