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奖征文:引领学业漫漫长路,点亮人生闪闪星光——记录我与张维忠教授的师生情缘

(2023-04-07 17:24:18)
分类: 心得与感悟

引领学业漫漫长路,点亮人生闪闪星光

——记录我与张维忠教授的师生情缘

作者姓名:张豪

年级2021

专业:学科教学(数学)

作者简介

张豪,男,19991月生,20219至今在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张维忠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导师简介

张维忠,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文化、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曾任第七届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工作组”副组长。曾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展望》《数学教育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出版学术著作《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等;主持获得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项目30余项;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曾荣获教育部第三、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引领学业漫漫长路,点亮人生闪闪星光

——记录我与张维忠教授的师生情缘

获奖征文:引领学业漫漫长路,点亮人生闪闪星光——记录我与张维忠教授的师生情缘
                           后排右三为张豪

初见张老师,是在推免复试的线下考场。匆匆忙忙准备的蹩脚英语口语和看不完的专业复试资料,都如一座座沉重的小山,伴随着我缓慢推开教室大门的步伐,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压迫感。一塌糊涂的英语自我介绍开场后,问题“你对数学抽象是如何理解”又让我一头雾水琢磨着半天说不出话来。“其实这也没什么,随便谈谈你在课堂或者教材上对于接触过的数学抽象的一些理解就行”,温柔且有坚定力量的爽朗笑容、具有亲切力量的温声细语如一束和煦的阳光照在心间,不知不觉间给予了我平静的温暖力量,让我化去肩上的层层隐性压力,从容地对待着接下来的每一个问题。

亲切随和的张老师形象在我心里打了满分,在我心里突然萌生了一种强烈地想要加入张门的期盼。开学双选后的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你很优秀,我们共同努力”,寥寥几字却拥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记忆犹新。张老师对我首次的肯定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更是成为了一种持续的鞭策力量,让我在正式成为张门弟子后,督促自身不断追求卓越和全面发展。回想张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盼,每次在组会时滔滔不绝的“老父亲”话语,都让我无比清醒地认识到,张老师渴望我们成为的不仅仅只是一个研究生,而是一个懂生活的研究生:不仅仅培养好吃苦耐劳的学术钻研精神,也能做好生活的种种细节,实现自己的梦想。

                               守好吃苦耐劳学术魂

什么是研究生?张老师常常叮嘱我们要做好研究的本分,在学术方面刻苦钻研。“一开始的小论文写作大家都是从模仿开始起步,这很正常。因此我们有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源,就是近5年张门师兄师姐发表的小论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剖析摘要是如何建构、小标题又是如何展开和命名,就能逐渐累积小论文撰写的经验。”第一次组会时,张老师便侃侃而谈如何从本科生过渡到研究生的经验与方法,恨不得将已经储存在脑海中的经验100%地传授给我们。不仅如此,张老师还请来赵千惠师姐和马俊海师兄现身说法,为我们一点一滴地抓牢学术研究的方向:最重要的是明确现有的学术定位,在模仿学习中尽快脱离本科生定势思维,熟络研究生学术学习模式。

尽管如此,尝试全新的学术论文写作对于我来说仍是一个巨大挑战。研一上斟酌3个多月的小论文,即使经过反复地与老师沟通,投稿阶段得到的仍然是“设计缺乏新意,借鉴性不强”“感谢您的投稿,您的文章未被我刊采用,欢迎您继续投稿”的拒稿消息。拒稿消息于我而言不是打击,而像是行走在黑夜漫漫长路上出现的照明灯,乍一看觉得刺眼和不适,但其马上让我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深知自己学术论文上的写作不足,因此特地将师门近5年的论文成果打印成资料册,每天规定好学习任务去发现和摸索其出彩的部分进行模仿学习;对于已经写好的小论文,我也会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温习去验证自己的构思和结论的闪光点和不足。冥冥之中,默默积累的努力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结果,第一篇论文《数学史融入导数几何意义教学的新探索》成功发表在《中学教研》2022年第九期,紧接着第二篇论文《指向育人功能的2022数学高考试题》成功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22年第十期。

给我带来更多喜悦的,是张老师的肯定:“目前将要发表的这篇,经多次修改,质量不错!祝贺你有了大长进!”回想这两篇小论文的诞生过程,数不清多少次在微信上“期待老师的修改意见”和“我去办公室找您”,用张老师调侃的话说,“张豪给我一种压力,仿佛在催着我尽快改完这篇小论文一样”。但我却很感激,张老师的指导总是有着醍醐灌顶的效果,宛若汽车行进的方向盘一点点地修正小论文的前进方向,守护我在漫漫学术路上。

                                做好经营生活追梦人

研究生只需要做研究?张老师期待我们在守好学术魂的同时,做好生活的追梦人。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细节,学术的成功可能仅仅是优秀代名词的一小块组成部分,经营好生活的细节才是不断提升自我的良好途径。仍旧能够清晰地记得在办公室里张老师分享求学和生活的种种故事,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仿佛被时间按下加速键一晃而过,珍贵的记忆却同时被时间按下空白格停留在脑海深处。如何与导师高效交流,如何度过研究生的空闲时间?这些入学前重复困扰我的问题被拨开迷雾,我清晰了研究生生活努力追梦的方向:成为一名卓越的优秀教师。

优秀的教师离不开坚实的师范技能基础,张老师也强调师范技能的训练在生活期间至关重要。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师门开始每周组内选取热门知识点来进行同课异构模拟上课训练。第一次展示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经过同组同学的展示,一种“哦?原来这节课也可以这样子上”的想法在我心里油然而生,让我体会到集体备课的学习力量,掌握到学习的细节。

经营生活往往还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中心满意足的细节,用美好的心情维系着追逐梦想的持续动力。食堂新上的菜肴,校园新开的花朵……如此种种,我都习惯用照片的形式定格在朋友圈,形成每月总结。次数多到张老师都忍不住在组会上调侃“天天发一些美食和生活的朋友圈,仿佛都忘记了研究生的本分一样”,但我知道,这是来自老师的关心。

     都说时间在缓缓流逝着,可一转眼一年半的研究生生活已悄然画下句点。每每想起张老师,我只觉得幸运,十分感恩能够遇见这一段师生情缘。张老师亲切随和,对我们“放养”般的关怀不仅极大地释放了自由的学习时间,也为我们追梦的未来成就了无限可能。进入张门,我感觉自己是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小男孩,前方的张老师面带微笑,用强有力的臂膀拉住我渴望学习的小手,散发着闪闪星光,引领和点亮我前行的漫漫人生长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