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保送高考错过 |
分类: 随想 |
2015年1月17日——一个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诸高校同时将2015届的外语类保送进行到了最后的阶段,而我则是数百考生中最普通的一位。华中科技大学的结果似乎比其他高校来得要慢上太多,而这十个日夜的等待无疑是一种煎熬。2015年1月27日,也就是今天,十天后我清晰地看见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华中科技大学招办官网上的时候,我紧绷了许久许久的神经终于得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可是正是这一次提前到来的幸运,它给我带来的东西却是那样的出人意料。
在一个意味深长的呼吸之后,在一阵外表平静但内心兴奋不已的“欢呼”之后,我开始疑惑——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究竟还该干些什么。小说创作?哲学研究?这些似乎是自己曾经给自己许下的心愿,可如今我却无比的失落感,这种失落、这种疑惑并不是那种无所事事的徘徊,而是一种激情的流失、一种热情的凝固,就仿佛人在一瞬间衰老了,老到忘却了自己奋斗多年的初衷。在我刚刚经历了人生大喜之后,我又跌入了大悲的深渊,因为我意识到我终究还是与她擦肩而过了。
她——我错过了将不再拥有的高考。
高考,这个从诞生之日起就被举国上下关注的事物,她在从提出到取消、从停滞到恢复的数十年间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在我眼里,高考或许是这样的:
在每一个清晨醒来,起床便要去背诵默写不到的古诗词和永远记不完的英语单词;在每一个课堂上,扑面而来的永远是老师口中说的最后一套卷子,而真正的最后一套卷子却不知何日才能到来,对那极为神秘的“最后”充满着期待。当有一天我们发现试卷的末尾竟有半卷答案,我们这才意识到——“最后”终于来了。当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所有的老师不再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甚至班主任还自愿为我们担任体育代课老师的时候,高考她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当有一天我走进学校食堂,看见那一本又一本谁也不肯离手的《小甘》,看见那些过去两年多都没有在食堂出现过的身影,她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
有些不谙世事的小子们自以为自己风情万种便处处留情,他们可曾想过自己最轰轰烈烈的爱情不是那无休无止的卿卿我我,更不是那些不过大脑的海枯石烂,对于这些人而言发誓永远是最简单也是最管用的,但你与她的爱恋却是那些空头誓言所不能替代的。
她的一句:“为了我,你一定要努力啊!”就把人所有的热情唤醒,不惜挑灯夜战,不惜用咖啡因麻醉自己的神经,为的只是那一句最衷情的请求。
我此刻才明白,这才是真爱啊!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一天以后离我远去了,因为为了保送我放弃了太多,我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疯狂地练听力、练口语,把自己埋在题海里,我放弃了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几乎抛弃了校园里的一切,而这真的值得吗?
如今暂时解脱的我却连学校也不敢回,还是只能把自己湮没在电脑与书籍的包裹中。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对你如此的排斥,以为你是在炫耀解脱后的轻松自在,这些就算嘴上不说难道便看不出来吗?然而事实上自己内心的这种空虚又岂是他们能体会得来的?过去之所以会坚定参加保送的决心只是因为能给自己半年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自己想追的梦。可总有那么几次,会想起还在学校打拼的兄弟,总有那么几次会惋惜自己已经逝去欢声笑语。提前结束旧一轮竞争的我也提前放弃了那慷慨誓师的豪情。
回眸过去,从初中、甚至小学起老师就让我们树立对高考的抱负,可就在她近在咫尺之时,我却与她失之交臂;展望未来,当中学同学再聚首之时,高考前后的疯狂总是大家口中不变的谈资,而那时的我却在哪里?或许在地中海上的某一个小岛上欣赏爱琴海落日的余晖,或许在地球的另一边看曼哈顿的霓虹将黑夜点得透亮,然而这许多的可能较之在考场上的浴火重生之时的快感竟是那般的慵懒、颓唐。
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我做事从不后悔!但我的生命却因我的错过难免留下了遗憾。正如有人说过:“有遗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其实这样也好,最起码不至于让现实的残酷打破了我对高考的憧憬与幻想,正因为我错过了才懂得去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