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做路牌?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再彷徨?变形计,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
时隔两年,当电视里再次传来这段熟悉的文字,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暖流穿过。《变形计》回来了。
第七季第一期《山路弯弯》讲述了重庆城市富家顽劣公子哥李锦鉴与广西河池大山深处懂事韦家兄妹的“互换人生”。城市网瘾暴力少年李锦鉴和淳朴广西山村单亲兄妹韦志忠和韦方芳的互换故事直戳人泪腺。韦家兄妹的懂事、李锦鉴的改变、韦父和棒棒阿姨的故事所带来的感动至今还萦绕在心。《变形计》曾经带给我们的感动震撼又一次回归了。
作为全国首档草根生活角色互换类节目,《变形计》早在七年前就引发了关于青少年成长教育问题的探讨,节目秉承“换位思考”的理念,通过城乡孩子的短暂的互换生活,让城市养尊处优的孩子了解并体验到乡村艰辛的一面,从而学会珍惜和感恩,获得精神上的感悟和真正的富足,同时也让社会更多地关注农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他们更多地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爸爸去哪儿》火爆之后,今年有近24档亲子节目将扎堆出现。而作为培养了《爸爸去哪儿》团队的大本营,导演谢涤葵老师的团队只是众多拍摄《变形计》节目的一支,今年梁书源团队和罗旭明团队的鼎力合作,构成了“黄金三角”。可见七年来,湖南卫视对这档节目投入了多大的精力,这既是社会责任的彰显和执着,同时也是打造户外真人秀纪录片优秀团队最好的平台。《变形计》推出已有七年却鲜被模仿,央视也只是买去原版节目播出,因为这样一档户外真人秀节目拍摄的门槛和投入都让不少电视台望而却步,从经济的角度看其市场回报并不对等,但其对社会大众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其本身。
这部被业界甚至看成道德公益纪录片的节目,其视频影像传播的动力和价值,远超过了节目本身。正是因为这并非一档轻松嘻哈的娱乐节目,而是能让人自省的厚重深刻的具有人文关怀节目,七年以来他的收视有高有低,也曾创造过不少佳绩,精彩位列同时段前三。如今,经历“七年之痒”的《变形计》收视率和影响力反而越加坚挺,在第七季第一期节目的收视分别位列城市网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不管收视好坏,芒果台多年来却从未放弃过这个节目,也从未考虑过“随波逐流”邀请明星参加互换增加话题吸人眼球,他们固执的一直把草根生活互换形式,这一现在看来似乎并非主流的做法坚持做到了第七季,这也正是湖南卫视作为主流大媒体的一种坚守和情怀。
然而对于这种节目形式开播七年以来,不时有少数的观众心存质疑:对于城里的孩子,这种体验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在体验过原来共同蓝天下还有这样艰苦、这样和自己完全迥异的生活后,当回到自己的角色,他会懂得珍惜。而对于农村孩子,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他会不会觉得生活不公平,会不会从此抱怨一切?笔者认为,虽然节目让人们直面了生活中躲无可躲的残酷一面,但也不能过分的放大物质的力量,中国有句古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也不能说物质条件更为丰厚的西方国家旅游,回家就一定从此不停抱怨,能做自己生活主人的人,是不会在简单的物质世界迷失,他们内心的坚定和宝贵,在新中国成立后无数科学家毅然踏上回家的路就是很好的证明。谁能说乡村互换的孩子,就不会有励志的成功者呢。
栏目组表示突出城市少年毛病与农村孩子懂事善良,这不是《变形计》的目的。挽救一个迷茫少年,帮助一个破碎的家,让社会大众受到来自远山深处得力量,借鉴别人,审视自己,这才是《变形计》。
节目组也对参加节目的主人公进行了回访:最远的第一季《网变》,城市网瘾少年魏程当兵参军,退伍后找了份工作,开始自力更生;而农村孩子高占喜,在城里父母资助下,2011年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国防生。较近的第五季《少年何愁》,城市公子哥易虎臣,中坡小学小黑也在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下,战胜病魔健康成长。就在前几天,易虎臣还带着满满的爱心物资前去云南看望曾经一起生活过的小伙伴们。
我们无法祈求他们最终都成为人中龙凤,但他们如今的积极向上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最好的结果。对于城里孩子来说,这是一次心灵洗涤,他们带着从山里收获的感动从此奋发向上;对农村孩子,这是一次激励,他们从此不会留恋苦难而只会在苦难中更有动力地成长。
环视当前中国荧屏同类节目,七年来,可以说《变形计》是一位孤独的行者,但他并不寂寞,因为他的内心充盈着满满的坚守和力量。看上去有些另类的《变形计》,已经连续七个冬季温暖着你我的心,它带给故事的主人公,以及如你我这样观众的共鸣,谁又曾能忘记那种发自肺腑的感动和泪流。(文:蓝是那么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