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生写检查魏书生学习 |
分类: 往事今谈 |
记得在一次家长咨询会上,一个初中二年级的母亲曾向我反映:因为孩子在学校多次打架受到“回家反省三天”的惩罚,老师还要求再一次写出深刻的检查来,否则,别想来上课。据说自开学以来,孩子因为打架已经写过好几次检查了,可就是不见改正。这位母亲已无可奈何。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回忆。
让学生写检查是教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采用的常见的教育惩罚手段之一。
教师的本意是好的,希望通过写检查来教育孩子,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有的教师甚至不厌其烦,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可是为什么不见效果呢?有的老师却很少考虑过。
究其原因是复杂的。孩子为什么打架,暂且不说。学生为什么“屡写无效”,“屡教不改”却叫人困惑,令人深思。
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处理此类问题的妙招儿。
他采取的方法十分特殊:要求“当事人”双方写出书面“材料”,即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叙述清楚,把“语言”、“动作”等细节一一描写出来,绝不要空泛的表态式的“决心书”或口号式的“保证书”。
这办法令人叫绝!
一是情绪冲动的孩子会尽快冷静下来了,这样就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复杂化,便于老师着手问题的解决;
二是孩子心态平和之后能比较客观地思考问题,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给老师公平处理问题作了铺垫;
三是让孩子记一件真实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必定是边写,边思“无空子可钻”的,老师在弄清 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去分析处理,孩子自然会信服,肯于接受对自己的评教育,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这样做的结果,魏老师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学生还因此而写出了一篇真实、生动而完整的记叙文,得到了一次训练写作的机会,真乃一举两得啊!
我曾学习魏老师的方法并且运用于学生教育中,效果果然很好。
学生这样评说:讨厌老师让自己写检查和保证书,尤其是老师“各打五十大板”的时候,心中不服气,让写检查犹如“火上浇油”;最反感反复写,没完没了地检查,使自己很没面子,自尊心都麻木了,表面上在检讨,内心里是在应付老师和家长而已。双方都写“事情经过”易于接受,感觉老师公平、公正,自己会渐渐平静下来“不敢瞎说”,事情写清楚了,自己的过错找到了,别人的行为似乎可以原谅了,“火气”自然而然消失了。孩子们总结得多好啊!
同样事情,同样在让学生“写检查”,但由于写的角度不同,表述方式不同,得到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魏书生老师善于思索,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巧妙引导处理问题,使看起来比较棘手的难题解决得得心应手,不愧是一个教育家。假如遇到犯错误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不妨学着试一试。
http://s16/bmiddle/4ab3168fhb01a4c27414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