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篇跑了题的作文说开来……

(2011-06-07 18:07:18)
标签:

小升初

作文

跑题

原因

校园

分类: 一事一议

                     从一篇跑了题的作文说开来……

 

大约是八十年代末,我参加过“小升初”语文试卷的批阅工作。那时,为防止“意外”发生,各区自行出题,但各区交换批阅,学生试卷密封,老师批阅分小组实行流水作业……那架势十分“隆重”,是啊,目的只有一个:避免学生考试作弊,防止老师营私舞弊——各区之间是以此为据要一争教学质量高低的啊!

我们小组阅卷过程基本顺利,可一篇跑题的作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使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张试卷基础知识和阅读部分都还不错,作文却文不对题,也就是说跑题了。

作文题目是“我的课余生活”,可这孩子竟然写的是“我的妈妈”。

批改这篇作文的老师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读了这篇跑了题的“美文”,不知该如何打分。

大家感觉,就“我的妈妈”来讲,真还写得不错呢,内容具体生动,情感真挚令人感动,若在平时,按评分标准应该算是“一类”作文。可这是“小升初”的考场,是决定升学命运的考场啊!这孩子怎么竟把写活动的记叙文,写成了记人的呢?题跑得连影儿也没有了。真可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老师们似乎很是纳闷,不由地议论纷纷。

有的老师很惋惜地责怪学生太粗心了,没好好审题,“我估计他连看都没看题目,起笔就写……这孩子是怎么了?是太紧张了吧?”

“再紧张也不至于跑了题呀!奇怪。哎~”一声叹息。

还有的老师坚持原则,表示写得再好不合要求,哪能给分?一分也不能给!教训教训他。当然是气话。

“毕竟是个小学生,一分不给也太过分了。少了30分,数学再没考好,这孩子不就完了?辛苦分也得给几分吧?”这话说得认真在理,有人情味。我赞成。

“再说了,既不是作文竞赛,更不是高考……”有人“深化”了一步,赞成一定给点分,不然对学生打击太大了。

说实在的,语文试卷的批阅,难就难在占总分百分之三十甚至四十的作文批阅上。统一的评分标准,有时却因为老师对学生作文的看法不同常在给分时议论、争执,尽管不是本区的,也都很认真商量之后,给一个合适的分数以体现公正。可这篇呢?是个例外,太例外了,太让人为难了。

经过一阵议论,老师们一致同意,给这篇把业余活动写成他妈妈的作文划归“四类”文,给了15分,也就是总分的一半。

事后,在分析总结会上老师们在教研员的组织下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后来我才知道其他小组也发现了学生跑题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肯定是导致文不对题的主要原因,学生当然有责任。

难道老师就没有责任不该反思吗?咱透过现象看“本质”吧!

为了应付“小升初”考试,不少老师似乎对历年考题深谙其规律,便煞费苦心猜题、押题,让学生熟背三篇作文,即写人、记事、写物(或写景)的各一篇,这三篇作文真可谓师生为了同一个目标——“小升初”语文考试而“千修万改”烂熟于心了。

可一旦到了考场,押题准确的,学生手到擒来,得个高分数不是问题。但是,作文题目稍有改动,有些学生临时佛脚抱不成,慌了神应变不过来了,文不对题跑题的,张冠李戴拼凑的,大帽子下面开小差的……什么不伦不类的洋相都会出现。我曾这样猜想,那把业余活动写成他妈的孩子,一定是“写人”的作文写得最好而受到过表扬吧,及至忘乎所以,在“小升初”的考场上一看到“我的……”便没再多想,一气呵成“我的妈妈”;呵呵,或许他的老师坚定地把“宝”压在了写人的考题上?他毫不考虑径直“拿来”抄上了事?离开考场后的他(她),该作何感想呢?

还有……咳——真说不清楚了。

我们的一些老师啊,平日的作文教学循规蹈矩毫无生气,谈不上指导作文的灵活与智慧,学生自然谈不上作文思路的新颖与作文能力的形成。老师只好把死记硬背作文当作应试技巧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一切顺从老师的安排,闯过这“小升初”大关。

当然老师自有苦衷,一时难以说得清道得明。

悲哀的分数,师生的命根?至今难以挣脱?

 

http://s14/bmiddle/4ab3168fha51c74e6915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