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牵过妈妈的手?

标签:
父母母亲牵手 |
分类: 成长路上 |
昨天,我带妈妈去逛街。我几次挽起她的手臂,每一次都是有意识的。
3年多前的一个下午,我和妈妈在路上边走边聊。走着走着,我吃惊地发现,我竟然挽起了妈妈的手臂。
那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如此主动接近自己的母亲。
9年多以前的夏天,在东北火车上经历的一幕曾让我泪流满面、痛苦不止——我将那段经历写进一篇名为《我们都和孩子亲一点儿》的文章里。摘录部分如下:
前几天从哈尔滨坐火车到沈阳,路上的经历让我的内心百感交集。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年近50的女士带着自己82岁的老父和78岁的老母以及20岁的女儿回沈阳老家。一路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感叹,用“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形容这老少三代绝不为过。家风可以如此之好,偶遇都觉是幸运,天地间哪里不是随时的课堂呢!
当父亲吃东西时不小心沾到了嘴边一些碎渣儿儿,那位女士非常认真地用自己的左手揩了两下她父亲的脸。我仔细看到动作和表情,那女儿真是耐心,没有丝毫的嫌弃,相当自然而娴熟。当时,我内心翻江倒海,几次泪含眼中。
因为,我想起了我的父母,虽然近在咫尺却总是远在天涯的父母。
我那日渐年老日益增病的父母啊,我多么想,如那个女儿一样和你们亲密无间,哪怕只是牵一下手或挽一下胳膊也好。可是,这些年来,我不曾做到过。当我身怀六甲时,日夜陪伴我的就是我的妈妈;偶尔搀扶我一下的,也是她;甚至,每一次坐公交,如果只有一个位置,妈妈必让与我……而我,真的,却不曾挨过她的手。每当我看到电视或电影里,母女分别时抱在一起哭,或夕阳西下时,母女牵着手并着肩散步,我的内心就隐隐作痛:为什么,我可以怀抱我的女儿亲吻我的女儿,但竟不能牵一下生养自己的父母的手?为什么我可以咀嚼女儿咀嚼过的食物而父母曾经咬过的,我却不肯碰一下?
我与他们间,似有一条鸿沟。这鸿沟,缘何如此之深不可逾越?!
在我和老代的相处中,我总结到:什么是爱?当你爱一个人时,那你就不嫌他脏。那么,我是嫌弃我的父母么?如果是,原因何在?我最近想,是不是当我因出生而脱离开母体时,我和母亲就断掉了那对婴儿来说最可贵的肌肤之亲呢?或许父母对此没有感觉到任何异样,而我呢?又有谁在意过我的感觉?又有谁知晓我的痛苦?
这是9年多前的经历。任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有多少大事小情在期间发生,但是,那一幕,那50岁女儿用手去给80岁老父揩嘴角的一幕,永远印刻在我的生命之中,仿佛在昨日,仿佛在眼前,甚至在此刻。
成长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或许是那一刻的痛苦和思考吧,我想这是我成长中的思考的若干分之一。在一件件小事的影响下,我显然已经不是当年三十几岁的自己。
如今,我已经有两个女儿,老二比当年的姐姐还要大3岁多。所有的遇见成就了此时的自己。如今,我对父母没有丝毫的抱怨,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感恩他们给了我生命,让我可以有家有爱人有女儿有梦想地如此精彩地活在人世间。
他们太不完美,但是,他们是上天安排的或者我选择的最合适的父母。因为有他们,所以有今天的我。
如今的我,也年近50。无论和他们一起遇见什么聊到什么,其实观点合一时候的并不多,但是,我却总是能一笑而过——不得不感恩岁月将我磨砺成这个样子。
我不得不庆幸的是,在我这样的年纪里,他们还在,我想对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还来得及。
因为这份感恩的存在吧,我可以挽起母亲的手臂,很自然地走在路上。关于父亲,尽管小时那么讨厌时不时大喊大叫摔东西打妈妈的他,考大学就为了离他远去,然而,如今,我和他就是两个相互感恩的成年人。
时至今日,父亲年近80,母亲七十有三,虽然我仍不能做到去牵他们的手,去揩他们的嘴角,但我把这样的愿望放在心里,也许有一天会实现。
当我回头去看我走过的路,发现艰难了好多年。那些艰难的时光,其实就是我爱抱怨的时光,与很多人关系不和谐的时光。
当我在一次又一次小事的发生中,逐渐行走至接纳父母接纳兄弟姐妹的时候,一切都顺了!
回头去看,才更加明白张德芬的那句“外面没有别人”,才更加明白什么叫“和谐”,什么是真正的“合一”。
在这苍茫人世间,有父母在便有家,我们这个孤独的灵魂才有来处。
一个不对自己来处充满感恩与敬畏的人,我觉得一定是孤独痛苦混乱的人。要想自己万事如意,要想孩子健康成长,我觉得,发自内心地感恩自己的父母,并与其和谐相处是一个捷径。
你看那大树参天,父母好比是树根,孩子就是那枝叶。如果希望枝叶茂盛,浇树根才是正道,向枝叶喷水不可能起到根本的作用。
小时候,家里墙上的照片都是各个长辈。看到那些照片,便知道自己不是天地一沙鸥。有祖先,有亲戚,有来处,有安全感!
那时候去亲戚邻居家串门,老人总是坐在炕上接待,而我们一定是给老人带着礼物孝敬他们。
然而现在的老人,再也回不到过去老人的位置,他们不在墙上不在炕上,那都是孙辈的位置。并且很多父母远离家乡帮助儿女照顾孩子。在孩子眼里,老人就是做饭的、洗衣服的、做家务的,不再是老祖宗。
然而,即便是如此,由于两代人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也因为每一个人的个性不同吧,至少在我接到的咨询里,感恩父母帮助自己的儿女,并不占多数。
我认为,正如在一个单位系统中,领导、中干、下属各居其位各司其职,不能乱,乱了就出事儿。在一个家庭系统中,其实也如此。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四处寻求最好的教育,其实最好最重要的教育就在家庭里,在关系中,在彼此的感恩之中。
我体会了很多年,悟到了这一点点,分享给朋友们!
我会在前行的路上,继续修行,期待在父母有生之年,我有能力主动牵起他们的手。
阳光三月 2018年12月11日夜
关注本人更多文章及课程,可扫码关注公众号: